草地贪夜蛾长什么样子_形态特征_如何防治

草地[草地,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主要用于牧业生产的地区或自然界各类草原、草甸、稀树干草原等统称为草地。]贪夜蛾[夜蛾指的是夜蛾科(Noctuidae)的一类昆虫。]长什么样子?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是什么?草地贪夜蛾如何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据悉,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5省(区)29个市(州)112个县(市、区)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6-7月份,可继续北迁至黄淮、华北乃至东北和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中国区划)即中国西北地区。],虫情[**害虫是指危害期在土中生活的一类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有扩散蔓延的危险。

草地贪夜蛾长什么样子_形态特征_如何防治

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

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一般有6个龄期,体长1~45mm,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4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Y形纹。

卵:通常100~200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0.4mm,卵高0.3mm。卵多产于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正面,玉米喇叭口[喇叭口位于嘉兴海宁市,杭州湾末尾,是钱塘江大潮必经过的地方之一,杭州湾两岸收缩得最剧烈的地方. 南北宽7公里,前一公里处宽11公里,平均前10米就宽0.016公里. 喇叭口河床很高,因为潮水一次带来100-330吨的泥沙,两岸把泥沙挡住,所以河床有10-30米高.…]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适宜温度下,2~3d孵化。

蛹:被蛹,体长15~17mm,体宽4.5mm,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常在2~8cm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30℃,在28℃条件下,30d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卵量约1口500粒。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草地贪夜蛾如何防治

于是新迁入的害虫,农民们对它的认知以及防范方法都很缺乏,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防治的有效时机,如果只是单纯使用药剂防控,会增加农药的投入,危害生态环境。

要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防控药剂的筛选、进一步预测明确迁飞[或称迁移,是指一种动物适应外界条件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路线、寻找害虫天敌等生物防治方法。首先要强化预警监测,各地应强化成虫监测,及时掌握迁飞发生动态,发布虫情预报信息。其次要加强虫情普查,特别是南方省份应加强监测调查,组织各地开展田间普查,确保虫情发生的时间掌握情况。

此外,要科学指导防控,组织制定防控技术方案,抓住成虫、低龄幼虫防控的时期,优先选用物化诱控、生物防控措施。同时要加强宣传培训,使得农技人员、广大农户掌握该虫的识别、调查方法、生物学特征、防治技术等,争取早发现、早防治。

注意:5月中旬始,成虫可进一步迁飞扩展至我国长江和江淮流域;6-7月份,可继续北迁至黄淮、华北乃至东北和西北地区,虫情有扩散蔓延的危险。因此,多地区要紧急开展防控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