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的区别
百科名片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中文名称:稻瘟病 中文别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吊颈瘟 英文名称:Rice blast 病原中文名称:灰梨孢,稻梨孢 病原拉丁学名:无性态称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有性态称稻梨孢 Pyricularia oryzae Cav.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水稻 危害部位:叶片、茎秆、穗部 传播因子:种子、稻草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 。 纹枯病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诊断]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灰白色。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水稻稻瘟病: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水稻纹枯病用什么药防治
一: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二: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注意事项:①用足药量水量,药液要喷施到稻株中下部;②用药时田间必须建立浅水层3-5天,确保防效;③高温季节注意安全用药,宜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
请采纳。水稻纹枯病容易得但是好治,一般选用三唑类杀菌剂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也可用咪唑类如多菌灵、咪鲜胺。好一点的药要属伞果素类杀菌剂如醚菌酯、嘧菌脂、烯肟菌胺和肟菌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