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柑橘易患哪些病害_防治方法有哪些

春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惊蛰过后,气温回升很快,适宜的温湿度不仅给柑橘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给病害的爆发提供了温床。那么,春季柑橘易患哪些病害?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春季柑橘易患哪些病害_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疮痂病

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如嫩叶、新梢[新梢(new shoot)亦称“嫩梢”。]、花器和幼果,刚从幼芽抽出的嫩叶易受害[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

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受害,初期在叶面上出现油浸状蜡黄色小斑,随后斑点逐渐扩大,呈圆锥状隆起,其相对的另一面凹陷。

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导致叶片扭曲畸形。新梢受害后,生长不良,成为纤弱枝。

幼果染病后呈茶褐色腐烂而导致落果;中后期果实染病后,则发育不良,成为果形小、皮厚汁少且成多疔状突起的“癞皮果”,酸味大,商品价值下降。

防治方法

防治时应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喷药保护柑橘新梢和幼果。一是春芽萌动、芽长不超过一厘米时施首次药;二是花落三分之二时,施第二次药。如遇阴雨天气,施药效果不佳,还要在5月上旬幼果期再喷药一次。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选择: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代森锰锌、噻菌铜等。

二、溃疡病

是一种性病害,以风雨和昆虫为主要传染媒介,病菌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对叶片、果实和枝梢[【拼音】zhī shāo 【注音】ㄓㄧ ㄕㄠ 【条目】枝梢 【引证解释】 亦作“ 枝稍 ”。]造成为害。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黄色小点[小点,唐时博戏之一,批点诗文的符号用于一句中的停顿处,小供应点。],后成近圆形病斑,病斑穿透叶片两面。

病斑表面木栓化,粗糙,灰褐色,病斑**有放射状裂口,边缘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病斑后期**凹成火山口状。

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周围无黄色晕圈。

果实的病斑表面木栓化程度更高,坚硬粗糙。

防治方法

重预防,勤打药,做好抹梢控梢工作,统一放梢。结果树可在落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喷一次药;幼树、苗木在各次梢萌发后20~30天各喷一次药。药剂选择:铜制剂类、叶枯唑、噻唑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等,注意轮换、复配使用。但要避免铜制剂+铜制剂,以免叠加药害的发生。

三、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危害柑橘叶片,其次是果实及枝梢,亦危害大枝、花和果梗。

急性型:多从叶尖开始,初呈淡青色至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在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朱红色黏性小点,病叶很快脱落。

慢性型:多从叶缘或尖开始,病斑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天气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上生褐色小点。

防治方法

嫩梢期喷药保护兼防疮痂病。着重在幼果期,每隔15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3-4次。喷药时务必周到均匀,特别是要喷布果梗、结果枝及结果母枝,以喷湿枝叶不滴水为标准。药剂选择: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丙森锌等。

四、褐斑病

主要为害柑橘幼嫩组织,以嫩芽、嫩叶、花蕾和幼果受害严重,且易于急性炭疽病混淆。

幼嫩叶片一旦感染该病菌,病斑不断扩大,先是侧脉,再是主脉变成褐色,形成类似细尾状的病斑。在成熟的叶片上,病斑周围会形成一个黄色的晕圈。

新梢发病形成褐色不定形凹陷的小点,小点可愈合成大的斑块,当斑块扩大,环绕枝梢1周时,病斑以上新梢变褐枯死。

幼果在花瓣刚脱落时即可受害,果实病斑呈细小的黑褐色凹陷斑点,发病初期病斑**出现褐色针头状的小点,随后发展大斑。

防治方法

适当修剪,合理水肥,及时喷布药剂保护。在春梢3-5cm、谢花期、幼果期和雨天前后,间隔10天左右喷药。药剂选择:铜制剂类、丙森锌、吡唑醚菌酯等,注意使用内吸传导性的,特别是发病后。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春季柑橘易患哪些病害,防治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号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