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棉铃虫怎么防治

第二代棉铃虫 防治

防治措施:

一、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

玉米棉铃虫怎么防治

麦田第一代幼虫老熟后,在土表层化蛹。蛹期是棉铃虫的薄弱环节。在小

麦收割后成虫羽化前中耕松 土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效果显著。

诱杀防治

1。种植植物诱集带

棉铃虫羽化的当晚及次日夜间,成虫需要到蜜源植物上取食以保证生殖活

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棉铃虫具有趋向花期与羽化期相对吻合植物的习性。常

用的诱集植物有芹莱、洋葱、胡萝卜等及可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玉米、高粱等作

2。杨树枝把诱蛾

棉铃虫具有趋化性,可利用半枯萎的杨,枫杨等树枝诱捕成虫。利用杨树

枝把诱捕棉铃虫对于那些偏远、缺电不宜用灯的地方不失为防治成虫的一个好

办法。在第二、三代棉铃虫羽化盛期, 取10~15支两年生杨树枝(长60~70厘

米)捆成一束,竖立在田间地头, 高出棉株15~30厘米,每亩设7~10把。 每

天日出之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 树枝每6~7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较

强的诱虫效果。

3。诱剂诱杀

用性诱剂防治,作用方式有两种。

一是利用性诱剂对雄娥强烈的引诱作用捕杀雄蛾,这种方法称诱捕法。

另一途径是利用性信息素挥发的气体弥漫于棉田来迷 惑雄蛾,使它不能

正确找到田间雌蛾的位置。这种方法称为干扰交配法或称迷向防治。 雄蛾的

死亡或迷向,都会减少雌蛾交配率,抑制下代种群数量。

使用方法:

第二至三代棉铃虫羽化初期将性诱剂用于田间。放置时, 用3根棍子支成

三角架,上面放上水盆,穿有诱芯的细铁丝绷紧在盆**。 盆高于作物3厘米

,每3-4亩设1盆十天换1次诱芯,盆中放有足够的水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 以

防成虫落水后仍能脱逃。水距诱芯1-2厘米,每天捞出死蛾。连片最小使用面

积不少于2万亩。这是因为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如果诱捕区面积较小

,外面的雄棉铃虫便会飞进诱捕区,和诱捕区的雌蛾交配,就不能获得较好的

防治效果。

三、应用生物农药

棉花上大量应用的微生物制剂有两种:苏云金杆菌(B.t乳剂)和棉铃虫

核多角体病毒制剂。 含8~10亿活孢子的B.t乳剂,每亩200~250克,兑水稀

释200倍,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常规喷雾。防治效果77%~95%,且可保护天敌。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40克,常规喷雾。杀虫效果90%以上,可兼治

其他鳞翅目害虫的幼虫。病毒可在害虫间传染,长期有效。棉铃虫一代成虫在黄淮流域一般在6月17号前后产卵,一周左右即能孵化成幼虫,如不及时防治将大量危害花蕾,导致幼蕾脱落。应在发现虫卵时及时采取药剂防治,约3~5天一次,采用几种药剂轮换使用。我们试验用丙溴磷+甲维盐,垄歌,康宽或安打等药剂防治效果良好,当然也可以用氯氰菊脂类、其它有机磷类药剂防治。

友情提示:7月中旬又将进入第二代成虫产卵期,如不能及时杀卵、杀灭幼虫,后果将很严重。棉铃虫怎样防治? 中国蔬菜网 来源:金农网 阅读数:38

棉铃虫怎样防治?

对棉铃虫的防治,可采取综合措施,常用的防治措施如下:

(i)农业防治方法:

①秋季翻耕棉田、菜田,冬季或早春灌水,消灭或压低越冬蛹数量。

②成虫发生朋,利用高压汞灯、杨树枝把、蜜源植物诱杀成虫。

③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枝,及时打项,打叉,能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注意摘除虫果,捕拿幼虫,以压低虫口。

④菜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能减少棉铃虫在蔬菜上的产卵量。

⑤合理搭配蔬菜品种,避开棉铃虫危害期。

(2)生物防治;

①棉铃虫的天敌很多,常见的有瓢虫、草蚌、赤眼蜂等,应加以保护利用,或入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棉铃虫。

②在棉铃虫卵高峰期前后,喷洒1~2次苏云金杆菌或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能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

(3)化学防治:

①化学农药防治的关键是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虫初龄阶段,进行喷药防治。如果发生期较一致,在卵高峰期喷一次药,隔2~3天再喷一次就能基本控制危害。

②选用菊酯类农药,如5%来福灵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或zi%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9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③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不要单一、连续使用某一品种。各种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能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没有

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方法有哪些?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压低越冬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一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二、三代密度。

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秋季棉铃虫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农田,进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第一代发生量。

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棉铃虫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的改善。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控制棉田后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在棉铃虫成虫产卵期使用2%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既有叶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量。适时打顶整枝,并将枝叶带出田外销毁,可将棉铃虫卵和幼虫消灭,压低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量。

诱杀棉铃虫

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和白天在杨枝把内隐藏的特点,在成虫羽化、产卵时,在棉田摆放杨枝把诱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

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具有诱杀棉铃虫数量大,对天敌杀伤小的特点,宜在棉铃虫重发区和羽化高峰期使用。

当棉田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饲养赤眼蜂,绝对有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