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苗秧苗褐斑病怎么治

水稻褐变穗是怎么回事 ,用什么方法可以治 , 急!!

20世纪末黑龙江省开始零星发生水稻“褐变穗”,近年来,该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病田率及病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黑龙江省东部水稻生产的新障碍。

一、 田间症状及危害

稻苗秧苗褐斑病怎么治

据报道,水稻“褐变穗”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该病害田间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其症状为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称之为“褐变穗”、锈粒和黑穗,小穗轴并不坏死。并伴随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受害褐粒多数茶米、黑米率高,严重影响米质。严重时稻田远看一片黑。对水稻生育后期灌浆影响较小,产量仅下降5%左右。

二、 病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田间致病菌源的积累

近年来,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面积逐渐扩大,还田的稻秆上积累了大量病苗;其次堤埂杂草割后就地放置,孢子发生密度较高,易于田间菌源的恶性积累。

感病品种连续大面积种植

连年种植同一品种,面积扩大及病菌增加,导致品种的抗病性逐年下降,为“褐变穗”的大发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寄主条件。

施肥不当促进病害发生

大量增施氮肥,且施肥时期偏晚,导致水稻抽穗后过于繁茂,贪青晚熟;同时钾肥、硅肥的施用量少,因而使品种的抗病力下降,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三、 防治措施

品种选择

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提倡合理布局,育种单位要加强品种抗性鉴定、抗性材料的收集和选育工作,以期培育抗病品种。同时科学浸种,播种和精选种子,稀播稀插,培育壮秧,提高水稻抗病力。是防治褐变穗的基础。

肥水管理

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成正比,要正确合理地增施基肥、磷、钾、硅肥,少施氮肥。为防止稻叶早枯,要浅水灌溉,增强根系发育,保持水稻活力。

切除传染源

受害稻草和禾本科杂草枯死叶割后尽快移出田外,防止孢子大量繁殖,做堆肥应充分腐熟。

药剂防治

根据病情和气象预报,适时防治。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控制。发病早的喷药3次,即7月下旬至8月初水稻抽穗始期至齐穗期喷药两次,用施保克200毫升/公顷,一般在上午晴天喷施,防止茎叶早枯,减少病原菌的繁殖机会。

由于水稻“褐变穗”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发病地区环境、管理方式以及病菌积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生产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望采纳依据柯赫氏法则,对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进行分离培养及病原菌鉴定,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得到的菌种是链格孢(Alternartaalternata(Fr.)Keissl),通过回接证明了水稻褐变穗确实是由链格孢引起的。水稻褐变穗的症状在水稻出穗后不久遇强风易发生,粒上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变浓褐或黑褐色,病斑不规则形,但水稻叶鞘几乎没有褐变。

通过研究喷施3.5%多抗霉素水剂防治水稻褐变穗的影响,可以看出水稻喷施3.5%多抗霉素水剂防治褐变穗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和2%的加收米混合使用,防治水稻褐变穗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水稻;3.5%多抗霉素;2%加收米

在水稻移栽田使用3.5%多抗霉素水剂,评价3.5%多抗霉素水剂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探讨3.5%多抗霉素水剂和2%加收米混合使用对水稻稻瘟病和褐变穗的防治效果,从而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水稻白叶枯病

又称白叶瘟、地火烧、茅草瘟。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蘖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见分3种类型。叶枯型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急性凋萎型 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个以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变型 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水稻黑条矮缩病

俗称“矮稻”。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稻粒黑粉病

又称黑穗病、稻墨黑穗病、乌米谷等。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为害谷粒 ,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一般在水稻近成熟时显症。染病稻粒呈污绿色或污黄色,其内有黑粉状物,成熟时腹部裂开,露出黑粉,病粒的内外颖之间具1黑色舌状凸起,常有黑色液体渗出,污染谷粒外表。扒开病粒可见种子内局部或全部变成黑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水稻稻曲病

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水稻稻瘟病

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又称细菌性鞘腐病,为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叶片染病 初为褐色水浸状小斑,后扩大为纺缍形或不规则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叶鞘受害 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病斑赤褐,短条状,后融合成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严重时抽不出穗。穗轴、颖壳等部受害 产生近圆形褐色小斑,严重时整个颖壳变褐,并深入米粒。谷粒病斑易与稻胡麻叶枯病混淆,镜检可见切口处有大量菌脓溢出。

水稻霜霉病

又称黄化萎缩病。秧田后期开始显症,分蘖盛期症状明显。叶片上发病初生黄白小斑点,后形成表面不规则条纹,斑驳花叶。病株心叶淡黄,卷曲,不易抽出,下部老叶渐枯死,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缩。受害叶鞘略松软,表面有不规则波纹或产生皱抗折、扭曲,分蘖减少。若全部分蘖感病,重病株不能孕穗,轻病株能孕穗但不能抽出,包裹于剑叶叶鞘中,或从其侧拱出成拳状,穗小不实、扭曲畸形。在秧田后期及本田前期发病重。

水稻病害还有许多,这里只是例举了一些常见常发的病害.

同时,虫害也是很严重很常见的,这里你只问到了病害,所以我就不例举虫害了.有什么不够的,可以提出来,我可以继续提供相关资料!水稻“褐变穗”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该病害田间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其症状为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称之为“褐变穗”、锈粒和黑穗,小穗轴并不坏死。并伴随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受害褐粒多数茶米、黑米率高,严重影响米质。严重时稻田远看一片黑。对水稻生育后期灌浆影响较小,产量仅下降5%左右。防治方法:在水稻孕穗期喷施3%多抗霉素80–100毫升,或50%扑海因75毫升/亩。

稻苗秧苗褐斑病怎么治

稻苗叶上出现黑斑为什么

1、毒死蜱、三唑磷等有机磷农药在高温时段用药易造成。喷施复硝酚钠、碧护等药物以及优质叶面肥(中微量元素),有利于促进水稻快速恢复。 2、高温气候原因引起,在水稻上部叶片的叶尖发病,病部通常3~5厘米长,病部以下叶色正常,病部通常有暗褐色、黑色小点。发生这些田块,通常田烂,烤田没有烤好,水稻根系因土壤通透性不好,缺氧而生长不良,黄根多、白根少,吸肥受阻,出现暂时性缺钾。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加入磷酸二氢钾有利于病株恢复,钾肥施用量少,对肥料流失多的田块,可能存在土壤缺钾的情况,一般可以每亩施氯化钾5~10公斤。促进水稻平衡生长。 3、水稻缺钾,基部叶片从叶尖沿叶缘两侧向叶基部逐渐变黄或黄褐色,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景观稻面发红如火燎状。增施钾肥。 4、叶尖发黄是缺氮,是水稻早衰现象。用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和芸薹素,叶面喷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