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菌核病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_黄瓜菌核病的防治

随着黄瓜[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的广泛种植,对于种植黄瓜的农户[农户,名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来说,黄瓜菌核[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黄瓜菌核病呢?今天火爆农资网小编将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作用。

黄瓜菌核病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_黄瓜菌核病的防治

1、黄瓜菌核病的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和果实,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茎蔓受害初期呈现淡褐色水渍状斑,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病茎纵裂干枯,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病茎内有鼠粪状黑色菌核。果实受害,先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残花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腐烂,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后形成黑色菌核。病原为,随病残[病残是词语,拼音bìng cán,释义为病人和残疾人的合称。]体在土壤中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的花瓣或叶片。低温、高湿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

2、黄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内越冬,也可以菌核混在种子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出子囊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衰老的抗病力弱的花和叶,进而为害柱头和幼瓜,并由菌丝靠接触再侵染。低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发展。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和子囊盘的产生。因此,低温、高湿,早春多风年份,连茬种植、排水不良和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严重。

3、黄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温汤浸种,用50℃温水浸种10min,捞出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催芽播种。

②病残体及时打掉老叶并摘除留在果实上的残花,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修剪,收获后彻底病残体,深翻土壤。

③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湿度控制,及时放风,注意温度变化,尤其防止夜间温度迅速升高。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施肥量,是指肥料施用的数量。],选择晴天中午浇水,并及时降低湿度。

④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500倍,5%灭克粉尘每亩1千克喷粉、50%速克灵对水1500倍、40%菌核净12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黄瓜盛花期施药,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效果很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