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养花的故事100字右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2.节水养花小故事
某人,平时笑咪咪的,一脸面善,但是总是,低头走路,不爱与人交往。平时也没其他爱好,就是特爱养花。
每到花开季节,满当院子花香扑鼻,蜂飞蝶绕。只有这时候,他才爱与人打招呼,邀请别人欣赏他的花,他这是可能也是最快乐的。因为大家和他平时没什么交往,一般人们只是在他院子略站一下,寒暄几句,就走了。除了花,大家印象深的就是,看到墙边的有一个特大的缸,满满的一缸发酵的东西,他说:“那是花肥”。大家说:“你花养的好,是花肥弄的好呀,养什么都得有诀窍。”
他已经离婚好几年了,整天一个人独来独往。忽然,有一天他门前经常有个女人出现。他家除了花,好象也有了人的温暖气息。日子无声无息的走着,平淡而祥和。
某天,突然警车呼啸而至,停在他家门前,把他拷走了。这时,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人们议论纷纷,一头雾水,到底什么事?有消息灵通人士说:“头几天发生在公园里的无头女尸案,就是他干的,他杀的就是前一段时间和他交往的女人。头被他扔在河里,已经打捞上来了,还有一个谜,就是女人的内脏不知让他扔在那里了,公安人员正在查找。”
后来,大家终于知道女人的内脏的去出,被他拿到家沤了花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上了养花的感觉,所以在某一天一口气买了两盆绿色植物,满眼的绿色,没有太多的杂色.我全部把它们放在了房间里,我开始幻想周围的空间里都是这些可爱的植物,我可以看到它们的闪亮的绿色,我可以嗅到它们清新的气息.但是我的得意在三天后受到了小小的打击,其中一盆竟然枯萎了,看着那卷曲的叶子,曾经是那样茂盛的生命,难道就是因为两天没有浇水吗?我赶紧浇水,希望能救活,但是终于还是没有挽回,最后只能修掉那些枯枝,希望能长出来.果然过了几天,真的长出了小嫩枝,我真希望它快点长长,所以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浇水,下班回来也是看看要不要浇水,但是小嫩枝还是夭折了,枝条烂了.在不断地关注下,终于还是没有了生长的力气,完全枯死了.于是我更加小心地呵护余下的一盆,在后来又陆续添加了两盆,余下的那盆在极力地抢救下,最终还是成了枯枝.想想就觉得无比失败啊!现在那两盆坚强地成长着,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就知道了,叶子变小了,变黄了,哎,养花真不是浇水那么简单的事啊!
最近爬山后,进到吴山花鸟城,看到很多茉莉花,凑近一闻,精神为之一爽,绿中透白,也相当的雅致,于是想着弄一盆吧,此时估计早已忘记了”曾经的伤痛”,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弄一盆谈何容易,分量真是不开玩笑,有点沉的,老板说那你拿盆小的吧,啊,小的没有大的漂亮啊,而且小的似乎不是原来的泥,估计也养不好,这样想着,于是决定再苦再累也要把无比可爱的茉莉花搬回家中.换盆,那样轻一点,然后下楼打的,再回家取车,终于把这个可爱的宝贝带回家啦.到家马上给他喷水,就在喷水的当会儿,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真是让人无比的爱恋啊!第二天下班回家,却发现有几朵正当时的花掉了下来,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怎么回事啊?心里在想千万不要有事啊!老妈说可能风太大了,吹下来了,希望如此吧!拾起那些还在绿叶中的花,洗洗,放在了茶壶中,呵呵,拿来泡茶,果然那水无比清香.第二天一早我把它放到阳光下,走了不忘嘱咐妈妈等太阳大了拿到阴凉处.我暗暗地祈祷,希望它能够活得久些.
看着这些无比可爱的植物,内心总有些感动,真希望自己能够照顾好它们
3.老舍养花的故事
养花
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名人和兰花的故事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
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
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
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
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
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5.作文《一个喜爱养花的人》450字
我喜欢那洁白无暇,幽香袭人的百合;喜欢那冬日里傲然绽放,不屈不挠的梅花;我喜欢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但令我心头荡起阵阵涟漪的却是那随着习习秋风而来,朴实无华,平凡无奇的菊花。
第一次看见菊花展是在锡惠公园,一簇簇,一丛丛,黄的,绿的,粉的…….目不暇接,好不热闹。瞧!那朵金绣球,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淘气的绒球,又好象一个大家族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那一簇簇的鸳鸯菊,堆砌在一起,拥抱在一起,大概是在听秋姑娘讲故事呢吧!一阵秋风吹过,看她们在摇摆,在欢笑,在跳舞,在茁壮的奋力成长。
你再瞧,那瀑布菊,那花儿开得那么自然多姿,柔而不媚,真像个娇羞的小淑女亭亭玉立在风中,摇晃着小脑袋,呆呆地看着这世间的繁华。真像个孩子,羞涩、天真、淘气。可殊不知,这娇嫩的花儿下却饱经了秋的凄寒,可她却没有因此低头懊恼,而是自信的昂起小脑袋,傲然挺立,散发出阵阵请清香,使人忍不住俯下身嗅一嗅,闻一闻,沁人心脾……
或许你无意中,会发现有一丛或是一株那么小,那么不起眼的菊花,小小的,白中透绿,绿中透着淡淡的黄。丝毫没有吸引眼球的地方,长长的花瓣倒垂下来,近看,像娃娃的金发,远看,像个绒球在风中滚动,摇摆。它,就是墨菊。花瓣就像那一澜又一澜的碧波,花瓣的末端稍稍向内卷曲,花瓣向四周飘洒,像什么呢,喷泉?烟花?都不妥当。比起其他的菊花似乎少了一份柔媚,多了一份清新,细细品味,倒也别有一番滋味。我不由想到白居易的一首诗: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秋风瑟瑟,点点馨绿,心中油然对她生起了敬佩之情。
寂寞的深秋,唯有这菊花开得轰轰烈烈,唯有这菊花傲然挺立,唯有这菊花清香飘溢整个秋。
6.借物喻人的故事200字
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不起眼的小草。
每当春天来临之际,嫩绿的小草就被春风吹醒了。新生的小草吸收着春天的雨露,在春风中茁壮的成长着。
每当烈日炙烤着大地,万物显得无精打采,树上的蝉在“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仿佛在向人们说:“热啊,热啊。”这时只有小草在顽强的生长着,无声无息,向人们展示着代表充满生机的绿色,为夏日的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每当一缕凉爽的秋风吹过之时,大雁南飞,万物成熟,小草则由绿变黄了,却显得依然那么可爱,因为它又代表了金黄色的秋季来临了。
当寒风萧瑟,大雪纷飞时,小草干枯了。但它的根依然那样顽强的伸入大地,积蓄着力量,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小草的顽强生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任凭狂风骤雨,小草从不弯腰,有道是“疾风知劲草”。对于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具备小草这样的精神,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我们也不要畏首畏尾的逃脱责任,要勇敢的挑起祖国的重担,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7.养花人的梦读后感
故事中讲了一位养花人,他非常喜欢月季花,在他的大花园里,有上百个不同品种,成千上万的月季花,这些花儿五光十色,婀娜多姿。这里红艳艳的怒放在枝头,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好似热情的火焰;那里娇滴滴的带着露珠,一会儿抱,一会儿开,如含羞的少女;微风拂过,花枝摇曳,花瓣飞舞,满园的灿烂,赏心悦目。养花人每天细心的照顾这些月季花,为它们浇水施肥,松土除虫,来往的路人都夸赞他的月季花,他很自豪,也感觉生活过的非常充实。
但是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许多别的种类花都来到了他的院子里,有牡丹、玫瑰、水仙、杜鹃、…等等;愁眉泪睫地跟他说话,责备他为什么只种月季而不理会她们,只关注到月季的美却忽略了他们的娇艳。这让他心下茫然,惴惴不安,开始重新梳理和审视自己的喜好。
8.兰花的故事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
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
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
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慧宗禅师与兰花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华架、破碎的花盆,颗颗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
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
他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明代皇帝与兰花的故事 明朝正德(1506—1522)皇帝南巡时,听说浙江兰溪的兰荫山上出产名贵兰花,便来到兰溪,想选几株珍品带回宫。
兰荫山上兰荫寺的主持和尚有一株罕见的梅瓣兰花,此花神韵隽永,色彩清丽,异香四溢。主持得知皇帝要上山寻兰后,为了这株兰花不被皇帝选走,便叫弟子将它从土中挖起,栽在一个小香炉里。
接着用一条长绳子绑住小香炉,垂放到山上一口深井底处。主持认为此兰万无一失了。
皇帝己上山进了寺院,主持忙向前迎驾。皇帝在寺中歇了一会后便命众侍臣去选挖兰花。
他们挖了几株回来,但是都不合皇帝的心意。此时,一股兰花的幽香飘来,皇帝命侍臣去找散发幽香的兰花。
众侍臣顺着幽香,找到了藏有梅兰的古井边。见有一截绳子露在井外,一个侍臣顺手将绳子往上拉,拽出了那只小香炉。
香气就是从小香炉里发出来的,但是小香炉里的兰花不见了,侍臣们带了小香炉回去复命。皇帝对小香炉翻来覆去地细细端详,除有幽香外,看不出有什么别的奇特之处。
便宣来主持,盘问这只香炉的底细。主持和尚搪塞道:用这只小香炉取井中泉水喝,可使人双目明亮。
皇帝听后立即命内侍去井中提回一香炉的泉水,率先喝了,又叫众侍臣喝。泉水清凉,初喝一口,人果然有清心明目的感觉。
由于这口古井散发出异香,喝上一口井中泉水,人便清心明目,皇帝高兴地说道:“怪也!怪也!”并命内侍取来文房四宝,准备题写“兰荫深处有异香”七字,谁知刚写下“兰荫深处”四字,突然感觉头昏目眩,腹部疼痛。众侍臣也个个捧腹弯腰,叫苦不迭。
原来大家上山时一个个大汗淋漓,没多久又喝了井水,冷热相冲,因而腹部疼痛。皇帝无心再写,只得草草落款,匆匆下山。
至今兰荫山石壁上还留有石刻:御题,兰荫深处,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日。 皇帝走后,主持庆幸那株珍贵的梅兰未被搜去,便同弟子去井里打捞,可那梅兰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鲁迅采兰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
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
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
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
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
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晚年还经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
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起初他想把兰花也一起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
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很少回家,后来,‘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总理赠兰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中友好人士松村谦三先生。松村谦三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多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成为好朋友。
他非常。
9.名人喜欢的花即一些故事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鲁迅采兰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晚年还经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起初他想把兰花也一起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很少回家,后来,‘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总理赠兰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中友好人士松村谦三先生。松村谦三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多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成为好朋友。他非常喜爱中国的兰花,曾收集过不少品种。周总理深知松村先生的爱好,趁这次在杭州相会,吩咐随员去杭州苗圃挑一盆自己祖居绍兴选出的名兰,送给松村谦三先生。兰圃同志知道周总理的意图后,特地挑选了一盆叫“环球荷鼎”的兰花。此花是40年前由绍兴兰农在上虞大舌埠山中掘得的,当时被上海兰花爱好者郁孔昭以800银元购去,实为兰中极品。当时在杭州花圃中亦只有二三盆,当松村先生从总理手中接过这盆兰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环球荷鼎”的珍贵,他更知道总理的美好心意。“兰”象征美,“兰”象征着友谊,总理希望日中友谊像“兰”一样常青,像“兰”一样馨香。
松村谦三先生晚年一直致力于日中友友好事业。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将儿子们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关照:要继承他的日中友好事业,要养好周总理赠送的兰花。
他的儿子松村正直牢记父亲教训,从养兰的门外汉,通过广结兰友,潜心钻研,几年后,兰技大进,成为日本兰界的养兰高手。他把“环球荷鼎”送给兰友,使“环球荷鼎”香飘日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