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_白芷的养殖方法-白芷的养护知识

白芷_白芷的养殖方法-白芷的养护知识

白芷




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

白芷的图片大全

白芷的种植信息

白芷的介绍

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白芷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白芷的生态习性

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国内北方各省多栽培供药用。白芷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及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

白芷的分布区域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

白芷的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
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过早播种,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2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薹开花,根部木质化或腐烂,不能做药用,影响产量;过迟因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隔年种子发芽率低,新鲜种子发芽率高,生产上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一般以秋播为主,春播产量低,质量差。适宜的播种期因气候和土壤肥力而异。气温高迟播,气温低早播,土壤肥沃可适当迟播,相反则宜稍早。
秋播一般于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播种;穴播按穴距(15-20)厘米×30厘米播种,播后盖薄土,压实,播后15-20天出苗。每667㎡用种量条播约1.5kg,穴播约1kg。播种前用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在种子上,搅拌,闷润8小时左右,再播种,能提早出苗,大大提高出苗率。

白芷的栽培技术

灌溉
于土壤冻结前浇一次封冻水。次春返青后,浅锄一次。半年后再锄一次,此次目的是锄断支根,使主根直伸向下,减少分叉。之后要再锄4-5遍,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定苗
白芷播种当年不间苗,翌春返青苗高7-10厘米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间苗时应除去过壮大苗及过纤弱苗,留以生长适中的苗。因过壮大苗易开花结种,根部生长不好,不能人药。 

追肥
秋播后,当年不必追肥。只在入冬封冻前,结合灌封冻水,在畦面上盖以马粪或土杂肥,既为小苗越冬防止了冻害,又可作翌春的第一次追肥。翌年返青后,可结合中耕松土,追施饼肥、化肥或圈肥。

摘苔
有抽苔开花者,应及时摘除花苔,以保根部质量。

选种
留种用的植株,在收获时选留,经翌年生长抽苔,方能采种。留种方法有三种:
(1)原地留种:在收获时间隔留下一部分根不收挖,使株距达60厘米左右,原地越冬。
(2)随收获随移栽:收获时,选主根无分叉、拇指粗细健壮的根作种根,按株行距60厘米X60厘米栽植于已准备好的种子田,栽时挖30厘米深的穴,施穴肥后将种根栽于穴内,填土踏实、浇水。
(3)窖藏越冬:北方温度很低的地方,将选好的种根置于地窖砂藏越冬,翌春栽于种子田,方法同随收随栽。
留种白芷6-7月抽苔开花、结籽,8月种子陆续成熟。因主茎顶端种子形成的植株易提前开花,其根常不能人药,而主茎花序下部以及二、三级花序枝结的种子一般不饱满。因此采种时,应当选采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生长较好的母株,选有关部位上的种子,播后出苗率高,成活率也最高,种后抽苔率低,因此尽量选采生长较好的母株上主茎花序中部一级枝上结的种子。每亩种子田可收获种子120-150kg。7-8株所产的种子即可供一亩地播种之用。

白芷的病害防治

病害
斑枯病:又名白斑病,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常在生长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为多角形,初期暗绿色,后变为灰白,上面生有黑色小点。可使叶片全部枯死。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前或初期用l: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连续2-3次。

虫害

有黄凤蝶幼虫、红蜘蛛及蚜虫等,可用杀虫剂杀灭。

白芷的品种分类

台湾独活(变种)
该变种与A. dahurica的不同在于果实和种子有毛,但分枝下部的子房和果实无毛或有很少的毛。特产于中国台湾北部。
国内曾将A. for米osana称为浙独活,认为是中药杭白芷的原植物。考杭白芷为一长期栽培植物,在浙江等省未见有野生分布,是否本种尚待进一步研究。

杭白芷(变种)
该种与白芷的植物形态基本一致,但植株高1-1.5米。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
栽培于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及南方一些省区,为著名常用中药,主产四川、浙江、销全国并出口。各地栽培的川白芷或杭白芷的种子多引自四川或杭州。
根入药,能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等症。

祁白芷(变种)
该种的植物形态与杭白芷一致。根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断面灰白色,粉性略差,油性较大。
祁白芷主产河北安国,禹白芷主产河南长葛、禹县。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功效参见杭白芷。

白芷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来源
该品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
阴虚血热者忌服。

附方
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钱,生乌头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粱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⑧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⑩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⑪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⑫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濒湖集简方》)

白芷的文化背景

民间传说
传说一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间广为使用。

传说二

有一位看起来年已过30岁的秀才,时常感到头沉重并伴有头痛。刚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以为是因为读书过劳造成的,因此并没有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痛加剧,同时面部发麻,从头后部及两肋滴滴嗒嗒流出冷汗,疼得他简直难以忍受,家里仆人忙请来医生为他诊治。可相继请来了数位医生,诊脉,开药,但服药后,丝毫未见效果。友人见状,给他介绍了湖北省巫山有位专治头痛的名医。秀才在家人的劝导下,终于上路,随家人前往巫山处求医。可是秀才见到医生后,秀才呻吟并乞求着医生。医生将秀才留下,开始为他治病。被安排在病室住下的秀才,接过医生从药箱中取出像小拇指头大小的药丸,放在口中慢慢地嚼后,用荆芥汤服下。当秀才把药丸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直通鼻窍,使人感到一股清新之气,直达脑海,好不惬意。翌日下午,秀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往日若无其事的表情。他暗自揣摩,原先经数位医生诊治都无法解除的头疼,在这只靠几粒药丸即止住了头疼,真是名不虚传的名医。其药神效,立竿见影啊!可又让人琢磨不透。
用石臼粉碎的药材,正是秀才白天在棚子里看见的那种带有茎叶的白色的根。不分大小,碾成细粉,再加热蜂蜜,搅拌,转眼间,就制成了药丸,然后放在木制盘里干燥。转天清晨,秀才被从梦中叫醒。他看到医生站在床前,急忙起身,坐在床上。“关于这种药,我想好像你已经知道了。那么我也就不再对你隐瞒了。”医生说着,脸上浮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心表情。“这种药,是我家的祖传秘方,它具有很强的止痛效果。可是,很遗憾,这种药材的名字没能传下来。在你刚来的时候,曾提出过不许提任何问题的条件。我在想,没有不知道药材名称的医生吧?你是从郡办学校毕业的秀才,我想求你一件事,给这种药材起个恰当的名字。所以,这么早就跑到你这里来了,请你一定不要介意。今天我要是不对你说此事,我想你一定要回家了。” 一直在默默地听医生说话的秀才,此时他紧紧地握住了医生的双手。“正如先生所说,昨天,我确实在院子的药棚里,初次见到了治疗我头疼的草药。您让我给这个草药起个名字,真让我从心里高兴。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草叫什么。如果真是要给它命名,就叫它‘香白芷’,您看如何? 让我简单地解释一下它的含义,‘香’是这种草药本身具有的独特香气;‘白’是这种药材的颜色; 最后一字‘芷’吗,即所谓最初长出的根的意思。” 医生听了秀才的话,拍手大笑起来,不用说他有多么高兴了。就这样,叫做“香白芷”的镇痛药,从此以后,成了巫山的特有药材,并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地使用了。

传说三

据记载,古代有个叫王定国的人,长期患头痛病,来到都梁求名医杨介医治,只服了杨介的三丸药即疼痛消失。王定国于是向杨介恳求能得到这个药方,杨介告诉他,只需用白芷一味,洗净晒干,研为粉末,做成弹子大药丸。于是王定国回家后每天吃一丸,以清茶服下,病痛很快痊愈。于是他将此药丸称为“都梁丸”。

传说四

临川地界有人被毒蛇咬伤,当即昏死,小臂肿得如大腿一般,遍身呈黄黑色,奄奄一息。一个道人见状,立即用井水调香白芷粉一斤,给他灌下。少顷,伤者只觉肚脐处胀动,黄黑水自口喷薄而出。良久,伤者肿胀消退,转危为安。

传说五

从西域来到遂宁的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公主在遂修行得道成为观音后,她为了救灾救难,普渡众生,用净水点化了一种植物,成为白芷,流传于世,用以拯救生灵。所以,遂宁白芷呈圆锥形,犹如观音的净水瓶,香气浓郁,药到病除,如观音的大慈大悲,佛法无边。

相关诗词

屈原选段《楚辞七谏沉江》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象征意义

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中华民族秀丽山河与繁荣昌盛、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蕙芷”是中国文华的精华,是中国和人民本身象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