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有着良好的杀菌性能,在市场上受到广大农户们的认可。那么,吡唑醚菌酯作用是什么?吡唑醚菌酯用途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吡唑醚菌酯作用
1、对果蔬具有多重作用
即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还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全方位保护果蔬,让病菌无处可逃,另外杀菌、促进作物生长两不误。还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不受限制。
2、适用范围广,受欢迎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果树(柑橘、葡萄、火龙果[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拉丁文名: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果实,呈椭圆形,直径10~12cm,外观为红色或黄色,有绿色圆角三角形的叶状体-huolongguo]、猕猴桃、百香果[百香果,别名鸡蛋果或西番莲,俗称“巴西果”,原产于巴西,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的草质藤本植物。]、苹果、芒果等等)、蔬菜、草莓、水稻、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观赏植物,专门培植来供观赏的植物,一般都有美丽的花或形态比较奇异,中国的观赏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还有在世界上只有中国特有的许多珍贵-guanshangzhiwu]、小麦、花生、草坪等各种作物。
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均具横隔膜。]、半知菌[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疫病、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疮痂病、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叶枯病[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锈病、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等多种病害。
3、用量少,大作用(仅针对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大部分作物(如果树、蔬菜等),推荐稀释1500~2000倍,假设30斤水一壶水正常单用情况下,用10~15克的药;复配的话,就用10克一壶水。
4、复配效果好
能与多种药剂复配,同时还具有增效作用。比如复配三唑类杀菌剂效果很好,可提升药效;与叶面肥[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叶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混用如磷酸二氢钾,加微量元素,效果会非常的好(但需要注意先溶解叶面肥,然后再倒吡唑,再倒其他的东西。);与芸苔素混合,增强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降低抗药性,促进营养转化,调节植物生长。
吡唑醚菌酯用途
吡唑醚菌酯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
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