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又称白色斑点病,是韭菜[韭菜,(学名:A.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别名:丰本、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扁菜等;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伞形花序,顶生。]的主要病害,在保护地和露地栽培过程中均可发生。露地仅限于深秋和春季发生,保护地内则秋、冬、春均可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为害时间长达5~6个月,以春季发病最为严重,3~4月为韭菜灰霉病的发生高峰。
在棚室条件下,一般从韭菜收割前7天左右开始发病,从初见侵染点到点片发生只需一昼夜,从点片发生到整棚暴发流行只需2~3天。
那么,大棚韭菜灰霉病发病症状是什么?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有哪些呢?小编这就为你揭秘!
大棚韭菜灰霉病发病症状是什么
主要为害叶片。田间可见三种不同症状表现: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
1、白点型:
初时在叶片上散生白色至浅灰褐色小斑点,一般正面多于叶背面,斑点扩大后呈椭圆形至梭形。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的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融合成大片枯死斑,可扩及半叶或全叶,至枯死。
2、干尖型:
由割茬的刀口处向下腐烂,初时水浸状,后变乌绿色或淡绿色,并有褐色轮纹。病斑多呈半圆形至“V”字形,以后向下发展2~3厘米,病叶黄褐色,最终全叶烂光,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灰褐或灰绿色茸毛状霉。
3、湿腐型:
从叶尖、叶鞘开始变黄褐色,迅速扩展至半叶或全叶发病腐烂。大流行时或韭菜的贮运中,病叶出现湿腐型症状,完全湿软腐烂,其表面产生灰霉。
大棚韭菜灰霉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质的抗病品种是预防和减轻灰霉病危害的根本保证。克霉1号、中韭2号、铁苗、黄苗等品种比较抗病。
2)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倒茬是减轻灰霉病危害的有效途径,和葱、蒜等百合科以外的十字花科、葫芦科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轮作,能大大压低菌源量,减轻灰霉病对韭菜的危害。一般定植后3年就必须轮作倒茬。
3)培育壮苗。
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浇水、养好根是培育壮苗、促进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逆性、减轻灰霉病危害的关键。定植前,每亩地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复合肥50kg。生长期间及时追施氮、磷、钾肥,但要严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合理浇水,尽量不要大水漫灌,而要采用渗灌或滴灌。适当的养根可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植株生长势下降。
4)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中耕除草、晒茬培土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彻底清园,每茬韭菜收获后。要将废弃的病老叶残体彻底清理出韭菜园,并进行集中深埋处理。
5)药剂防治。
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措施,做到精细管理、科学选药用药。
1.初期防治发病初期,每667㎡可选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110-120g、40%6霉胺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30-45g、50%氯溴异氰尿酸[氰尿酸(英文名称cyanuric acid)又名三聚氰酸(tricyanic acid);2,4,6-三羟基-1,3,5-三嗪;2,4,6三羟基-均三嗪(2,4,6-triazinettriol);均三嗪三醇(sym-triazinetriol)。]可湿性粉剂80-9Og等药剂对水30-45kg喷雾,药剂交替使用,7d喷一次,连喷2-3次。
2.发病中后期防治每667㎡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30-45g、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90g、25%丙环唑[丙环唑原药,中文通用名称: 丙环唑,英文通用名称: 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乳油30mL、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5-60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g,对水30-45喷雾,3-5d喷一次。
3.发病后期防治每667㎡用75%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00g+25%丙环唑乳油15g对水75kg喷雾,3-5d喷一次。喷药时,重点喷到新叶、割口上及周围土壤上。
以上就是火爆农资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韭菜灰霉病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农资技术消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ihuilitao,留言回复即可获得所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