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花》这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古人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
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它是作者的心声,它不是硬塞进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
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若是他没有那样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所以,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
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
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
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承上启下句(过渡句):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2.老舍《养花》读后感(400字左右)
一片片婀娜多姿的花瓣,一簇簇幽香淡雅的花蕊,一叶叶碧绿油亮的枝条,一朵朵亭亭玉立的鲜花。她那美丽的身姿,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她那馥郁的芳香,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鲜花虽然美丽,但如果得不到人们的精心培育,这种美也无法显现。正如《大理石街》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的确如此,作者老舍先生为了养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获得了一条真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由此可见,作者在养花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乐趣,也得到了知识。
我爱读书,而且常常会入迷。有人会问:“读书还要什么劳动?”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当然要。”因为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劳动,否则会一败涂地。我读书不像有些人那样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而是一边看一边体会其中的含义,把重要的记在脑子里,遇到优美的句子还抄在采蜜本上。这样一来,我以自己的劳动换取了许多知识,每当我理解了一个句子,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每当我学会一道题,心里就感到无比欣慰。
还有,老舍先生的花分根了,他就送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高兴。我也有同感。我养了几条小金鱼,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它们越长越大,前些天还下了几条小鱼。我把小鱼送给朋友和同学时,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果实,心里当然格外开心。这使我想到高尔基的一句话:“给于永远比索取愉快。”是的,当自己的劳动给他人带来欢乐时,自己也是最快乐的。
养花是有趣的,而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深刻的。使我懂得凡事都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当获得劳动果实时,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才是人世间最快乐最幸福的。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勤劳的双手把这个可爱的世界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山重水复”的困难,但困难过去,就是“柳暗花明”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