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一种专门危害[危险灾害。]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的病害,是一种扩散[扩散可以分类为很多不同种类的扩散,其需要和状态大体不相同。]型病毒,对其的防治要保持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湿润,疏松透气。2、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是一种危害茎部产生[产生,是汉语词语,汉语拼音为chǎn shēng。]暗褐色病斑,对这种病最重要的防治就是要控制好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和温度。3、红叶[红叶的学名叫做灰毛黄栌,黄栌属的灌木,树身不太高大,生长在中低海拔的向阳山坡上,产自湖北,四川等省市。]病:是一种生理病害,这种病是由缺少镁元素导致,防治红叶病的重点在于提高植株的免疫能力。
一、褐斑病
1、褐斑病是西方杜鹃发病率较高的危害植物叶危害植物叶片的病害,几乎所有品种的种植地都可能出现这种病情,这种病是扩散型病毒,最初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小圆形斑点,慢慢地这种圆形斑点迅速扩散,慢慢地该病斑主要受真菌危害,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来自土壤中的病残[病残是词语,拼音bìng cán,释义为病人和残疾人的合称。],越冬时该病残产生繁殖体,通过气流传播,从植物气孔或伤口侵入植物体内。
2、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发现病叶[病叶,拼音是bìng yè,注音是ㄅㄧㄥˋ ㄧㄜˋ。]九江病叶摘除深埋**,适时喷洒或浇注800倍~1000倍硫酸亚铁溶液,调节土壤酸碱度。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物抗病能力,保持土壤湿润,疏松通气,盆底积水,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抗病能力。
二、立枯病
1、立枯病危害茎部产生暗褐色病斑,病情发展缓慢,茎干燥,湿度增大时产生菌丝,大小不同,有可能产生褐色菌核。这种病也是真菌造成的,湿季气温恢复后提供生长环境,逐渐侵害植物,一般土壤含水量过高,阳光充足,养殖时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2、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控制温度和湿度,低温时采取保温措施,不要让植物冻结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下降,湿度大时通风,不要给菌提供生长环境。
三、红叶病
1、红叶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在其发病初期叶片呈暗红色小点,然后逐渐扩散到叶片上,颜色也随着面积的增加逐渐加深,但叶脉依然绿色不变,叶片整体逐渐变红,该病由镁元素不足引起,镁是植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
2、预防措施:预防红叶病的重点是提高植物免疫力,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平日增加光线促进光合作用,加快新成代谢,发病初期可使用1500倍~2000倍硫酸镁溶液叶面喷雾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