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为热带及暖温带[暖温带,气候带的分区之一,也称暖带,包含广义的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有效适应措施的能力,体现资源和制度等方向的综合实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中都能生存。黄鳝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约在5~8月,在其个体发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中,具有雌雄[词目:雌雄;拼音:cí xiónɡ ;基本解释:1.雌和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乐府《木兰诗》2.比喻胜败、高下。]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期到初次性成熟[性成熟(sexual mation) 是个体发育的一个方面。]时都是雌性[在双性繁殖的生物中,雌性是指负责制造卵子的个体的性别,而负责制造**的则称为雄性。],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后卵巢[卵巢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呈葡萄状,均为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卵泡呈黄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逐渐变为精巢。鳝鱼的身体是圆筒形,适合穴居[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生活,对进出洞穴,减少摩擦十分有利。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
1、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外出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也不会死亡。
2、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也不至于死亡。
3、黄鳝一般活动于春、夏、秋三季。喜栖息于池塘、小河、稻田埂边的泥洞和石缝中。到冬天深居洞中冬眠。春季,黄鳝经过一冬的潜伏,体力消耗过大,需要大量进食,所以春季是钓黄鳝的大好时期。夏季,气候炎热,黄鳝纷纷出洞钻在水草、石缝中、枯树底下乘凉,也较易钓。秋季,黄鳝开始进洞,不易上钩。
4、黄鳝的身体是圆筒形的,适合穴居生活,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进出洞穴,减少摩擦。黄鳝真的有点隐士气度,没有特殊的攻击能力,没有强大的防御武器,唯一的技能是36计,逃为上计。没有胸鳍也没有腹鳍,背鳍和臀鳍也退化的只剩下一点皮褶,鳞片消失的肉眼看不见,但全身可以分泌出非常光滑的粘液,不小心可以从手中逃走。黄鳝粘液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细菌、病原菌感染身体,阻止减少寄生动物植物的纠缠,有利于成长,油头滑面,有利于在泥中通行。
二、黄鳝的生殖季节
1、黄鳝生殖季节约为5~8月,其个体发育具有雌雄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35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以下的个体生殖腺均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成为精巢,体长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属于雌雄同体动物。当年幼鱼只长到20厘米,2冬龄雌鱼达到成熟期,体长至少3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70公分,重1.5公斤。2013年5月湖州捕了一条3.6斤,1.5米长的黄鳝。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2、黄鳝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成熟为雌性,但从第二次成熟开始成为雄性。也就是说,黄鳝在一生中既是母亲也是父亲。这种阴阳转换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鱼经常用鳃呼吸,但黄鳝独特,鳃退化,喉表面的微细血管直接吸收空气,所以我们要使黄鳝鲜活,要保持潮湿,保管在阴凉处。
3、怀孕的黄鳝在被蒸煮等面临死亡威胁时,本能地抬起肚子,为保护自己的孩子做最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