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丽水一个的男子靠抓知了10天赚1万元的新闻登上热搜,被许多媒体报道。
据报道,他将自己抓来的知了以260元一斤的价格卖给饭店。
我看到另外一个报道是关于饭店知了销量的,说那种做好的知了一天能卖好几万元,光丽水一个夏天就要吃掉10亿只知了,看来知了是丽水夏天非常受欢迎的美食。
那么问题就来了,卖得这么贵,吃得这么多,知了会不会被吃灭绝,或者说这对它们种群会不会有影响?
看到抓知了这么赚钱,纷纷表示自己要加入,这里要给大家泼冷水了,这个钱可不好赚。
知了又叫做金蝉,它们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其若虫会在地下生活许多年,并在地底下完成多次蜕壳变大。
在最后一次蜕壳来临的时候,它们会从地下钻出来并爬上树完成最后一次蜕壳变为成虫,显著的翅膀就是在最后一次蜕壳之后出现的。
有研究表明雄性通过鸣叫(雌性不会鸣叫)来吸引雌性,其一生会有多次交配直到死亡,而雌性一生只交配一次,然后产卵后死亡。
据我所知,并不是所有知了形态都有人要的,最受欢迎的是那些刚从土里爬出来还没有完成最后一次蜕壳的形态,这个在一些地方被叫作知了猴。
不过,我看到一些长出翅膀的也有人要,但是基本要的也是那些刚刚蜕壳的知了——还显示金黄色的那种很嫩的状态,等它们变黑了好像就基本没什么人要了。
如果只是抓知了猴的话,那么并不是一天的任何时候都有的。
想想每天的窗口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能抓几只呢。
丽水这位男子的知了猴每斤卖到了260元,这个算是比较高的价格了,通常也就一百多块钱一斤。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高价,总体算下来他每天要卖三四斤知了猴才能10天收入万元。
也正因为抓知了猴不容易,所以它的产能很低,但是需求又挺大的,价格自然就高了。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知了猴都有养殖的了,为啥还是这么贵呢?
现在知了确实有养殖的,但其实你去简单了解一下知了猴的养殖就知道,它和野生的区别不是很大,就是把卵人工埋到土里,等几年它爬出来了再抓,生产效率还是非常低下的。
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这两年知了猴越来越少了,以前一晚上能抓一大碗,现在怎么抓都抓不到几只了。
这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度捕杀造成的呢?
好吧,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肯定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吃这东西的人其实并不多,而且区域划分明显。
另外,知了的生存策略就是应对被吃而进化的,所以想通过吃给它们高灭绝是很难的。
我和我老婆都是浙江人,我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知了猴,据信浙江吃知了猴的地方只有丽水、衢州和金华,而全国吃知了猴的也就那么几个地区而已。
根据大皖新闻的报道,此前有一个关于是否愿意吃知了猴的网络调研,调查结果发现,广大网民中真正愿意吃知了猴的人并不多,大多都表示不愿意去了解。
新西兰特有的蝉,实际上蝉是全球性生物群体,澳大利亚这些地方都有?Joaquín Salido Bello
吃知了猴人和地区都不多,但是你要知道知了的分布那是相当广,几乎全国都有所分布,很少有昆虫分布这么广泛的。
这个要归功于它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地下,只在夏季出来一次有很大关系,因为大部分昆虫都很难度过冬天,而蝉若虫躲到地下后,寒冷对它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自然可以更加肆意的去扩展领土了。
所以,即便在一些地区知了因为被吃的太厉害,种群受到了严重影响,它也可以迅速恢复种群——不吃它的地方补充。
另一方面,其实蝉在被吃方面,比我们想象得要坚强许多。
知道为什么蝉要在地底下呆那么多年再一起出来吗?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每次出来都有很多蝉被捕食者吃掉,但是总有一部分能够存活下来,并完成繁殖。
事实上远不止人类在等着每年一次蝉出没的盛宴,许多动物都在等着这个呢?
其实,真正会影响它们种群数量的是它们的生存环境或者生存资源的变化,比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基建,有毒气体或液体的排放等等。
这些才是让他们在一些地区变少的主要原因,和吃没多少关系的。
知了猴现在很多人应该都是不敢吃的,但是我要说的是,随着气候变化,昆虫被认为才是以后人类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因为这些动物生存和繁殖能力都很强,而且蛋白质含量还高,所以为了以后,尝试一下昆虫吧(你们先试),它们绝对比其它任何野味抗灭绝的能力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