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毛虫[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为鳞翅目毒蛾科(Lymantriidae)黄毒蛾属的一种昆虫。]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体长约6-13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翅展[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0-35毫米,雌蛾稍大,体翅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雄蛾稍小一点,夷褐色。2、人工捕抓: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摘除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卵块,并保护寄生峰,捕杀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3、适时[适时,拼音为shì shí,汉语词汇,有适合时宜等意思。]灭蛹:结合中耕培土适时灭蛹。4、诱杀成虫:点灯诱捕蛾,性诱。5、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最好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6、生物防治[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喷洒青虫菌[青虫菌属好气性细菌,其杀虫作用与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都较相似。]粉500倍液。

一、茶毛虫的形态特征

茶毛虫的防治方法?-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1、成虫体长约6-13毫米,翅展约20-35毫米,雌蛾稍大,体翅黄褐色,雄蛾稍小一点,夷褐色。

2、前翅中间有两条淡黄色横纹,翅尖浅黄**内有两个黑点,雌蛾体末端有黄色毛丛,卵成块产,卵块椭圆形,上覆黄色茸毛。

3、成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褐色,胸部三节稍小,各体节有8个黄色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褐色毒毛,全体还密生长短不齐的黄色毒毛。

4、蛹黄褐色,长约9毫米,外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约12-14毫米。

二、茶毛虫的发生规律

1、茶毛虫在各地发生代数有差异,在湖南每年发生3代,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的危害期分别在4-5月、6-7月、8-10月,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量。

2、幼虫老熟后在茶丛根部落叶土表下结茧化蛹,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

3、幼虫6-7龄,具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

4、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叶片呈缺刻。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三、茶毛虫的防治方法

1、人工捕抓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摘除越冬卵块,并保护寄生峰,捕杀幼虫。

2、适时灭蛹

结合中耕培土适时灭蛹。

3、诱杀成虫

点灯诱捕蛾,性诱。

4、化学防治

最好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乳剂是将原药与有机溶剂、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溶解调制成均相的液体制剂。]、25%亚胺硫磷乳剂、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2000-3000倍液,肥皂水150倍液喷杀。

5、生物防治

喷洒青虫菌粉(每克含150亿孢子)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