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区别[区别,拼音为qūbié,别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不同。]:榛子[榛子是重要的坚果树种之一,又名山板栗、尖栗或棰子,为桦木科榛属落叶的灌木或小乔木,是木本油料树种,高约1~7m,全世界有16种。]树皮[树皮(bark),广义的概念指茎(老树干)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是树干外围的保护结构,即木材采伐或加工生产时能从树干上剥下来的树皮。]灰色,树枝暗灰色,无毛,叶子为矩圆形或宽倒卵形,栗子树皮深灰色[深灰色是一种颜色,深灰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颜色,比如衣服、生活用品。],枝条[枝条是有关叶的生物学位置的学说,可看做是茎、叶的概念不能分开理解的所谓萨克斯(J.Sachs 1875)观点的发展。]短毛或长毛,无顶芽,叶子互生,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是由圆形变成的长圆形,比圆形扁。]至长椭圆形披针形。2、产地区别:榛子出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栗子多出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和河滩地区。
一、榛子和栗子的科属区别
1、榛子:榛子为植物界[植物界(plant kingdom)为生物的一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Angiosperm)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出现得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门、双子叶[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毛榉[山毛榉别名:麻栎金刚、石灰木、白半树、杂子树、矮栗树、长柄山毛榉。]目、榛科、谷物族、谷物属灌木或小乔木[小乔木状植物,如金叶木、彩叶木、龙舌兰类、朱蕉类、竹蕉类、福禄桐类、鹅掌藤类、石榴等;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北达山东、南至浙江。]。
2、栗子:栗子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毛榉目、壳斗科、栗子是灌木或小乔木。
二、榛子和栗子的形态区别
1、榛子:榛子树皮灰色,树枝暗灰色,无毛。叶子为矩圆形或宽倒卵形,顶部凹陷或截形,**具三角状突尖,边缘不规则的锯齿,叶柄疏被短毛或近无毛。雄花序[花序(inflorescence)是花序轴及其着生在上面的花的通称,也可特指花在花轴上不同形式的序列。]单生,果苞钟状,短柔毛[柔毛是一个词语,拼音是róu máo,意思是细软的毛发。]兼疏生长柔毛,上部浅裂,裂片三角形,边缘全缘。序梗密被短柔毛。坚果接近球形,没有毛,只有顶部有柔软的毛。
2、栗子:栗子树高15~20米,树皮深灰色,枝条短毛或长毛,无顶芽。叶子互生,排成两列,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聚集在枝条上部的雄花序基部。成熟的外壳斗的锐刺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密集时全部遮蔽外壳斗的外壁,疏时外壁可见。
三、榛子和栗子的产地区别
1、榛子:榛子出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阴坡灌丛中,我国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地区,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朝鲜、日本、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东部也分布。
2、栗子:栗子多出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和河滩地区,河北、山东、湖北、信阳罗山、陕南镇安是栗子着名的产区,中国除青海、宁夏、新疆、海南等少数省区外南北各地生产。
四、榛子和栗子的功效区别
1、榛子:榛子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调中、开胃、滋养血气、明目的效果,主治不想吃饭、身体疲劳、身体瘦弱、身体疲劳、病后身体虚弱、视力不明等症状。
2、栗子:栗子性温,味甘,归脾、肾、胃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效果,适用于脾胃虚弱、反胃、腹泻、体虚腰酸腿软、吐血、衄血、便血、金疮、折伤肿痛、瘰疬肿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