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1、科属区别[区别,拼音为qūbié,别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不同。]:蟋蟀[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为蟋蟀科昆虫[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蝈蝈[蝈蝈,别名聒聒、螽斯、螽斯儿,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过冬,成虫或若虫戏喜栖息于谷物田间或灌木丛中。]为螽斯科昆虫。2、别称[别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ié chēng,指与常用名称同为官方正式名称的其他名称。]区别:蟋蟀别称促织[1、蟋蟀的别称; 2、短篇小说。]、蛐蛐、夜鸣虫、土蜇等;蝈蝈别称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葫芦等。3、形态区别:蟋蟀为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胸宽,是指乳头点(th)高度上,胸廓两侧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触角[昆虫的头部有两根像“天线”一样的须,叫做触角,形状各异,十分奇特。]细长;蝈蝈全身鲜绿或黄绿色[黄绿色,即黄色与绿色之间的过渡颜色,波长约在570-560nm,具有黄色的温暖和绿色的清新的颜色。],头部较大。4、食性区别:蟋蟀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蝈蝈则属于杂食类。

一、蟋蟀和蝈蝈的科属区别

蟋蟀和蝈蝈的区别?

1、蟋蟀

蟋蟀为动物界[动物界是生物的一界,该界成员均属真核生物,包括一般能自由运动、以(复杂有机物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食的所有生物。]、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也称“节足动物”。]门、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直翅目(Orthoptera)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的1目。]、长角亚目、蟋蟀科昆虫。

2、蝈蝈

蝈蝈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长角亚目、螽斯科昆虫。

二、蟋蟀和蝈蝈的别称区别

1、蟋蟀

蟋蟀又称促织、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等,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称呼。

2、蝈蝈

蝈蝈又称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苏北徐州地区)、叫应(北京西部张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蚂(四川达州、四川渠县)、土狗子(湖南衡阳)、乖子(鲁北地区)等。

三、蟋蟀和蝈蝈的形态区别

1、蟋蟀

蟋蟀多为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些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各足跗节3对,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常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暴露在外面。雄性和雌性腹部都有一对尾毛,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一对。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翅膀小。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发音器 发音器是帮助人类实现特殊的发音的一种器具。],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构成。

2、蝈蝈

蝈蝈雄虫体长35~41毫米,雌虫体长40~50毫米。全身呈鲜绿或黄绿色,头大,颜面近平直。触角棕色,丝状,长度超过身体。复眼椭圆形,前胸背板发达,盖住中、后胸,呈盾形,前翅各脉为褐色。雄虫翅短,有发音器,雌虫只有翅芽,腹末有马刀形产卵管,长约为前胸背板的2.5倍。前足腔节基部具听器,3对足的腿节下缘有黑色短刺,呈锯齿状。后足发达,善跳跃,脚节上经常有褐色的走晕纹。

四、蟋蟀和蝈蝈的食性区别

1、蟋蟀

在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以嫩芽、嫩叶和根为食。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苗达11%~30%,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2、蝈蝈

蝈蝈的食源丰富,有植物类、昆虫类和杂食类,食肉性比食植性强。天然蝈蝈主要以捕食昆虫和田间害虫为生,是田间的卫士,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