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

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主要是因为消费者[消费者,从法律意义上讲,消费者应该是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无法[无法是指1.无视法纪。]有效的鉴别出蜂蜜的真假,加之假蜂蜜的价格比真蜂蜜要低得多,而且真蜂蜜的宣传[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议事日程,agenda)的讯息表现手法。]往往比不上假蜂蜜,销售[销售是指以销售、租赁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品和服务的行为,包括看为促进该行为进行的有关辅助活动,例如广告、促销、展览、服务等活动。]渠道[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也很单一,无法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是指企业(或车间)在一定时期内,一次出产的、在质量、结构和制造方法上完全相同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自然使蜂蜜市场出现了“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实际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购买是用钱来得到物品。]蜂蜜时都想买真蜂蜜,只不过不知道如何辨别而已。

一、普通消费者贪图便宜

为什么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

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品的销售渠道,普通消费者有贪图便宜的心理,但真蜂蜜的产量[读音:chǎn liàng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比较低,例如中蜂定点养殖时一年可以生产10斤就算不错了。这么低的产量必须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才能让蜂农[养蜂采蜜,是传统的农业养殖业,在中国,从事养蜂业的农民或者被称呼为“蜜农”,或者被称呼为“蜂农”。]生存下来,而假蜂蜜的生存成本非常低并且可以批量生产,几元的成本就可以生产1斤。这样的蜂蜜销售10元一斤[数量词,原十六两制,后改为十两制。]都是100%的利润,所以假蜂蜜在价格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普通消费者有过于在意价格,从而造成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

二、普通消费者不懂蜂蜜

真蜂蜜有很多固有的特性如结晶、浓稠等,根据蜂种、产地等不同这些特性差异也非常大,例如有些蜂蜜容易结晶,有些蜂蜜难以结晶,有些蜂蜜比较浓稠,而有些却比较稀。许多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基本上[基本上,词语,读作“jī běn shànɡ”,指主要地,大体上。]是基于他们的主观想法来评价的,殊不知这样恰恰掉进了假蜂蜜的陷阱,因为制作假蜂蜜的人基本不会去研究蜜蜂的习性,更多的是在研究普通消费者选购蜂蜜的习惯,因此真蜂蜜卖不过假蜂蜜也不足为奇了。

三、真蜂蜜无法自证清白

实际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蜂蜜时都想买真蜂蜜,但什么样的蜂蜜是真蜂蜜呢?因此那些假蜂蜜为了销售出去在气味、状态、拉丝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处理,并且加上视频、照片、文章等来证明,比如用视频来直观的展示出蜜丝等,可以**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为这样的蜂蜜和消费者期待的真蜂蜜完全一致,所以对真蜂蜜来说很难自证清白,又因为懂互联网的蜂农太少,一些蜂农甚至不知道如何描述蜂蜜的真伪。

四、真蜜宣传比不上假蜜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巷子深家庭菜,是一家以天津菜为主的餐厅。],实际上酒香也怕巷子深,更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来配合才能拓展销路,对于这点这种假蜂蜜完全达到了极限,他们完全不需要关心蜂蜜的产量问题,也不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来管理蜂群,只要想办法最大限度的宣传,其中最显著的是各大电商平台,真正养蜂的蜂农的精力基本上花在管理蜂群上,生产的蜂蜜也完全靠口碑在推广,根本无法像假蜂蜜快速、大面积进行推广宣传。

五、真蜜销售渠道太单一

假蜂蜜的销售渠道非常多,甚至可以采取分销的模式来进行销售,成本5元左右一斤的假蜂蜜制造商20元批发给分销商[分销商(distributor) 是指贸易中获得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分销商在用40元销售出去,最终厂家和分销商都有不错的利润,但真蜂蜜的销售价格高,流通利润空间非常小,基本上分销商不愿意分销,例如蜂农100元一斤批发给分销商,而分销商能卖120元一斤就不错了,加上如此高价的蜂蜜很少有消费者愿意买账,因此真蜂蜜因成本和利润等问题导致销售渠道远不如假蜂蜜多。

六、真蜜无法规模化量产

真蜂蜜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法进行大规模批量生产,实际上影响蜂蜜产量的因素非常多,如气候、蜜源等,这也给真蜂蜜的销售带来了极其不利的一面,很多养蜂人在购买蜂蜜时没有蜂蜜,有蜂蜜时却没有人购买,同时产量无法保证,无法有效地制定销售计划。假蜂蜜不同,完全可以人为地控制产量,需要多少就能生产多少,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可以生产,因此完全可以详细的制定出销售计划以便于销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