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诱发病原[病原,指病因。]:蜜蜂副伤寒[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是由蜜蜂哈夫尼肠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引起的。2、出现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无特殊外表症状,表现为病蜂运动不灵活,翅膀麻痹,体质衰弱、腹泻。3、发生规律:经常发生在冬末春初[《冬末春初》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爱情小说,作者是噜拉拉。],潜伏期[潜伏期是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为3~14天。4、防治方法:在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和饮用水[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中加入蜂用柠檬酸[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可起到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作用,治疗可使用复方[方剂学名词。]新诺明[别名:磺胺甲恶唑,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一级抗菌类。]和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无色的针状或片状结晶,熔点149.7~ 150.79C,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及氯仿,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一、诱发病原
蜜蜂副伤寒病是由蜜蜂哈夫尼肠杆菌引起的,蜜蜂哈夫尼肠杆菌长度为1~2微米,宽度为0.3~0.5微米,两端钝圆的小杆菌可以运动,但不形成芽孢菌素,革兰氏染色阴性,热和化学药剂耐力弱,沸水中1~2分钟死亡,58~60℃的热水中也只能活30分钟。
二、出现症状
蜜蜂副伤寒病无特殊外表症状,病蜂运动不灵活,翅膀麻痹,体质衰弱,腹泻,这些症状在其他蜂病中也常见。染病蜂群[蜜蜂的一个群体。]在早春排泻飞行时排出了许多非常粘稠、半液体状的深褐色粪便,检查蜂箱内部可以发现还有足够的饲料储备,但是所有的巢脾[蜜蜂的巢是用蜡板来造的,数张板状物从蜂箱上部垂到下面,其两面排列着整齐的六角形蜂房,称之为巢脾。]都被粪便弄脏了,拉出病蜂的消化道观察可以看到肠道肿胀,呈灰白色。
三、发生规律
蜜蜂副伤寒病经常发生在冬末春初,春初蜜蜂副伤寒病可能从病蜂群传染给健康蜂群,更换巢脾、迷巢蜂或盗蜂、公共水源的污染是疾病传播的途径。通常蜜蜂副伤寒病的潜伏期为3~14天,死亡率达到50~60%左右。
四、防治方法
1、预防:越冬蜂群留足优质饲料的蜜脾,在蜂场设置清洁的水源供蜜蜂饮用,在饲料和饮用水中加入蜂用柠檬酸对蜜蜂的副伤寒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治疗: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治疗效果最好,每公斤浓糖浆(1:1)复方新诺明1~2克和氯霉素2克,混合后每框蜂一次50~100克,每3~4天喂一次,连续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