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农户说,自己种植的豆角[豆角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蔬菜。]虫害[虫害指的是有害的昆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就属于虫害了。]比较严重,彻底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很困难,每年到了结荚之后,看到豆角上面有很多虫眼[虫眼,读音 chóng yǎn,汉语词语,指虫类蛀成的小孔。],不能食用,这样一来产量就会减少很多。
豆角上有虫眼,大多数是因为豆荚[豆荚(拉丁学名:legume),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属于单果中的干果中的裂果的一种,由单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如豆目三科的果实。]螟造成的。豆荚螟也叫钻心虫[钻心虫,又叫三化螟,二化螟。],在豆角、菜豆上都有这种虫害,包括大豆上也有,但是在豆角上表现最为严重。
在豆角开花结果期高温干旱,也是虫害高发的时间段。豆荚螟在六月份到十月份期间,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危害[危险灾害。]严重,咬食花蕾、嫩茎以及豆荚,造成大量的落花落荚,以豆荚危害较多,而且危害后的豆荚失去食用价值。
目前,很多农户看到有虫害时就忙着去防治,每年从长出豆荚之后,就连续不断地进行打药[打药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买中药。],而且打药量也很多,但是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虫眼还是没有减少,收益下降。最大的问题还是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时机不对,没有提前预防,一旦大面积发生时就很难防治。
根据豆荚螟的危害规律来说,要以治花为主。因为豆荚螟幼虫进入豆荚之后,不能看到害虫活动的情况,再去打药防治效果差,豆荚中接触的药液少,幼虫的抗性也大,所以说防治效果也很差。所以说,防治豆荚螟最佳的时间在现蕾后,开始打药预防,掌握治花不治荚的原则。
另外一方面,在选择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时,由于幼虫对药剂的抗性逐渐增加,使用单一的药剂时,以前常用的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也很难有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开花期预防虫害时,可以用这些,如果防治时应尽量选择一些复配的药剂,杀虫快速,持效期长。
在打药时也要注意技巧,夏季不能在高温时间段进行打药,一般从开花前就开始打药进行方式,一般在早上九点之前,花刚开放时用药,这个时候害虫活跃,一般每隔7~10天喷施一遍,喷施两三遍。另外也可以和其它虫害共同防治,在打药时也可以加入有机硅,增加药液的附着面积,提高用药效果。喷药时要喷施均匀,在花蕾、豆荚以及叶片上都要喷洒到位,包括落在地上的花和荚也要注意喷洒。
要想提高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在打药时,要选对药剂,注意打药方法,在现蕾时打药,防治效果好。同时田间的杂草、病株也要及时地清除,减少虫源的生存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