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噻唑[噻唑,分子式:C3H3NS,外观与性状为无色或淡黄色、有特殊臭味、液体,可用作有机合成试剂,用于合成药物、染料、橡胶促进剂、胶片成色、杀菌剂和染料等。]吡乙酮Oxathiapiprolin是杜邦公司新研发的首个哌啶基噻唑异噁唑啉类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其结构包括异噁唑环、吡唑环和噻唑环。该杀菌剂在中国的商品名为增威赢绿,对马铃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葡萄、蔬菜和其他特色农作物病害具有卓越防效,在2012和2014年,获得了全球农化界最高殊荣Agrow Awards世界植保大会所授予的最富创新化学奖和最富创新剂型奖。
氟噻唑吡乙酮的特点
具有全面而快速的防效
氟噻唑吡乙酮具有创新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对卵菌纲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可快速高效地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葡萄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黄瓜霜霉病、番茄晚疫病和辣椒疫病的发生,并有效防止病斑继续扩展。
具有优异的植物组织内的跨层传导和向内传导能力
促使施药后有效成分快速在叶片中均匀分布,并能够迅速地移动到作物蜡质层内,施药 1 小时后下雨依然具有优异的防效。不仅能够阻断病害继续发展,保护已有的正在生长和扩展的部分,而且能够保护新生叶片和茎秆,以获得更好的作物长势。
具有灵活的使用时期和可靠一致的防效
对卵菌纲病原菌的各个生长时期都有效果,是防效和稳定性的完美结合。即使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下,依然可以保证长达 10 天的稳定防效。
剂型
氟噻唑吡乙酮主要剂型有100 g/L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OD)、200 g/L悬浮剂(SC)等。
作用机制
氟噻唑吡乙酮对卵菌纲病原菌具有独特的作用位点。该剂的作用机制为抑制氧固醇结合蛋白(OSBP)。
应用
氟噻唑吡乙酮具有非常有利的毒理学和环境特性,用量亦少,对用户、农业生产者和环境的安全性更高。
该剂施用[施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ì yòng释义:1. 施行,实行。]量仅为常用杀菌剂的1/5~1/100,对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高效。
氟噻唑吡乙酮活性高,对致病疫霉各发育阶段均有效,可在寄主植物体内长距离输导,即使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也可有效地防治晚疫病。该产品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危害马铃薯及其他作物的病害,防治对象为影响葡萄、瓜类、番茄和其他蔬菜作物等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卵菌纲病原菌。己有研究发现,氟噻唑吡乙酮对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 halstedii)的防效优于嘧菌酯或与之相当;叶面喷施可有效防治南佛罗里达地区的罗勒霜霉病(Peronospora belbahrii);亦可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
使用方法
以氟噻唑吡乙酮100 g/L可分散油悬浮剂(OD)为例
作物(或范围) | 防治对象 | 制剂用药量 | 使用方法 |
---|---|---|---|
马铃薯 | 晚疫病 | 15-20毫升/亩 | 喷雾[喷雾就是人工造雾。] |
番茄 | 晚疫病 | 10-20毫升/亩 | 喷雾 |
辣椒 | 疫病 | 15-25毫升/亩 | 喷雾 |
黄瓜 | 霜霉病 | 10-20毫升/亩 | 喷雾 |
葡萄 | 霜霉病 | 2000-3000倍液 | 喷雾 |
施用时期
以氟噻唑吡乙酮100 g/L可分散油悬浮剂为例
葡萄/霜霉病:发病前保护性[《保护性》是一款Android平台的应用。]用药,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共计2次。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前保护性用药,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共计2-3次。
番茄/晚疫病:发病前保护性用药,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共计2-3次。
辣椒/疫病:发病前保护性用药,保护地辣椒于移栽3-5天缓苗后开始施药,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共计2-3次,喷药时应覆盖辣椒全株并重点喷施茎基部。
黄瓜/霜霉病:发病前保护性用药,每隔10天左右施用一次,露地黄瓜每季可施药2次,保护地黄瓜可于秋季和春季两个发病时期分别施用2次。
为预防抗药性产生,建议与其它不同作用机理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噁唑菌酮等杀菌剂混合使用。
结语
氟噻唑吡乙酮的上市有助于马铃薯、葡萄以及蔬菜等特色作物上的病害防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由于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该药剂必将成为抗药性治理策略的重要选择,且对重要的有益生物安全,非常适合纳入害物综合治理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氟噻唑吡乙酮作用位点单一,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认为,其具有中高水平抗性风险,需要进行抗性管理。
更多农业科技资讯与植保技术,请关注大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