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经常和土地、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打交道来的农民朋友来说,施肥打药[打药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买中药。]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项田间管理[田间管理( tiánjiān guǎnlǐ)是指大田生产中,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栽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内容。从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个来说,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一些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在防治作物病害的管理上,根据作物病害的类型[类型所属现代词,指的是在汉字的意思是指由各特殊的事物或现象抽出来的共通点。]准确判断[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和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的思维过程。]好病害的类型,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防治,这是正确且有效防治作物病害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作物上常见的病害类型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生理性病害四种,前三种病害大部分属于侵染性病害(可在田间传染)类型,最后一种属于非侵染性病害(不具有田间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类型,前三种病害类型在使用上的药物是不同的,而非传染性的生理性病害打药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只能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
因此,学会快速且准确的判断作物上病害类型的技巧,掌握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害特征表现,是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第一步,选择针对性药物对症下药才是第二步。但很多农民朋友由于知识的匮乏,经常在病害类型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就盲目性的打药,轻则延误了病害的最佳防治期,重则会导致作物病害不断加重或导致作物发生药害。
今天,农技小背篓简洁且系统的全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四种病害的常见病害症状表现及辨别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如果大家觉得自己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判断以上几种病害类型,大家不妨自己看看以下文章里的作物病害配图,试试自己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说出它们的病害类型吗?判断好后可以在文后评论区留言说一说自己的判断。
一、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
作物上的病害种类以细菌性病害最为常见。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一般是通过作物苗株上的伤口和气孔侵染到作物体内,并且可以通过雨水、浇水等在田间广泛传播,尤其在田间管理后(如整枝打杈)或发生大风暴雨雨后,病害细菌就非常容易通过作物上的伤口进行侵染致病。
在细菌性病害的症状表现与判断方法上来说,作物发生细菌性病害后,病害部位[ 部位 bù wèi 1.面目或人体某部分的位置。]一般多会表现出组织坏死、软腐、溃疡、青枯、肿瘤、畸形、流菌脓等症状,受害的根基部多表现水浸状软腐、纤维管变褐,受害的果实上多会出现疮痂或有凸起的小硬斑点,受害的叶片上会有容易导致叶片破碎或穿孔的病斑,但细菌性病害不会导致病叶上出现粉状或霉状的菌层、菌膜。
除此之外,细菌性病害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辨别特征:作物在发生细菌性病害后,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或者在受害部位发生腐烂后,受害部位会经常有带有恶臭味的菌脓、菌液流出,这一点时判断细菌性病害与真菌性病害非常重要的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作物在发生细菌性病害后,有明显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心、局部发病以及病情有由轻到重变化、由点到面变化的特点。
二、作物上的真菌性病害
作物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概率也比细菌性病害小。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大多生活在湿度较大的近地面表层土壤中,它危害作物的部位是距离地面较近的根基部,因此,作物在发生真菌性病害后,会经常出现根基部腐烂或近地面处茎秆折断、苗株猝倒的现象。
在真菌性病害的症状表现与判断方法上来说,作物在发生真菌性病害后,病害部位也会表现出组织坏死、病处腐烂以及苗株发生萎焉、畸形的问题;但是,作物发生真菌性病害后,虽然病害部位也会有病斑出现,但是病斑部位经常伴有粉状、粒点状、絮状、丝状、小黑点状以及霉状物,而作物病害处的真菌性病害霉层的颜色多种多样(如白色、黑、红、灰、褐等颜色),但真菌性病害的病害部位或腐烂部位不会有带有恶臭味的菌脓流出。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性病害诱发作物发病后,病害部位上的病斑处的霉状物或粉状物颜色多种多样,这是辨别真菌性病害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大家应当特别记住。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作物在发生真菌性病害后,和细菌性病害一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且有局部发病,病情会有由轻到重、由点到面变化的特点。
三、作物上的病毒性病害
相比于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来说,作物上的病毒性病害发生率更低,但病毒性对作物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难度会更大。
一般来说,病毒病在作物的新嫩叶上发生的比较多,常见的病害表现特征一般为:植株矮化,叶片花叶、退绿黄化、黄绿相间、叶片皱缩、小叶丛生、新叶无法平展开、叶片变细变长呈线状、叶片扭曲或卷曲,果实上色不均、青白色或果面上出现褐色条纹或斑驳条纹。
从病毒病的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上来说,病毒病大多是由于种子或幼苗带菌所导致,在高温干旱的环境性比较容易发病,昆虫带毒传播(如蚜虫、粉虱、叶蝉等)是病毒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作物在发生病毒病后,一般多表现整棵植株发病的症状,
四、作物上的生理性病害
作物上的生理性病害,一般都是与田间管理不当或者作物生长环境不良(如水、肥、气、光、热、土壤等因素)所造成的,比如说高温干旱、低温冻害、湿度过大、营养失调、日灼气灼以及药害、肥害等。
从作物生理性病害的症状表现与辨别方法上来说,作物发生生理性病害后,一般多会表现为苗株萎枯、生长迟缓、开花坐果异常、大量落花落果、空洞果与畸形果增多等现象。
对于作物上的生理性病害,通过打药是无法解决的,只能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来进行缓解或补救。
需要注意的是:作物生理性病害不具有田间传染性,具有全田作物植株普遍均匀发病或大面积发病、短时间突然发病、整棵植株发病的特点,而且发病时没有明显发病中心,这一点应当特别注意掌握好。
对了,为文章里插入的几张配图,你都一口气都说出来是哪种病害类型吗?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