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是我国常种谷物,为了有效保证水稻产量,我们对各个时期的病虫害一定要做好防治。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是常见病害,从苗期[苗期,是指谷类作物从出苗到拔节的时期。]到抽穗[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期均可发生,容易造成水稻植株枯死[枯死,读作kū sǐ,汉语词语,意思是枯萎而死或指死亡。],造成减产等问题,具体如何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水稻恶苗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及特征
1、初次侵染
带病种子在浸种[浸种是农业种植的一项流程,是指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过程中,污染无病种子,病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侵入芽鞘,形成初次侵染;
2、第一次高峰
播种后7-10天左右开始显症,并陆续增多,20天左右形成苗期发病高峰(第一高峰),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枯死;
3、第二次高峰
发病早的提前枯死,发病迟的能抽穗,但结实率低。抽穗后也能发病,数量较少,但能形成带病种子,从而影响次年种子带菌率;
4、苗期
病苗比健苗细高,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分蘖[分蘖(tiller) 音:fenniè。]少或不分蘖,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5、成株期
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
二、病原和传播途径
恶苗病病原物有性态为藤仓赤霉,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3-39℃,最适温度25-30℃,诱发植株发生徒长的最适温度为31℃。病菌耐干燥,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指的是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在干燥稻草内能存活3年,分生孢子在干燥病稻草中可存活2年以上。病菌不耐潮湿,菌丝体在潮湿土面或土中短期内死亡。
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水稻种子是恶苗病发生的最主要初侵染源,繁种田特别要注意恶苗病的发生。
三、水稻恶苗病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旱育秧比水育秧要重;增施氮肥易**病害发展;
3、种子处理。拌种[拌种指的是在播种前将种子与农药、菌肥等拌和。]或浸种等种子消毒处理是防治恶苗病的主要手段和关键;
4、拌种:将拌种剂与适量清水混合配制成药液(1kg干种子需要20-30ml药液拌匀),倒入稻种搅拌均匀,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切记不可在阳光下晾晒!),第二天催芽播种。药剂可选用肟菌•异噻胺、氟环•咯•精甲或甲霜•种菌唑;
5、包衣:包衣前要精选稻种,清除秕谷、草籽,将入种衣剂按浓度混合均匀倒入稻种进行拌种,确保种子均匀着药,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切记不可在阳光下晾晒!),第二天催芽播种。药剂可选择精甲•咯菌腈;
6、浸种:一般浸种48小时,先配好药液并搅拌均匀,再投入稻种,切不可先浸种子再加药剂,并注意浸匀浸透,浸后不用淘洗;药剂可选择氰烯菌酯、咪鲜胺、乙蒜素及其混配制剂,避免单剂浸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