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

山药[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是薯蓣科多年生草本缠绕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北方多称为山药、怀山药,在南方地区特别是两广地区称之为淮山。山药在我国分布较广,既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的,存在许多栽培品种。有的同属一个种,有些则分属不同的种,因而同名异物及同物异名的情况较为严重;同时经多年的种植,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地方品种,

山药人工种植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栽培以人工挖沟栽培,随着科技进步,当前已可以采用机械挖沟、打孔种植,或采用套管栽培、定向结薯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适宜大面积种植,能节省劳动力,实现增产增收。

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

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

同时伴随着山药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也在不断加重,山药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仅次于山药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主要危害山药的茎枝和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导致茎蔓枯萎及叶片干枯。山药褐斑病在规模种植地区,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极高,一般病田可导致减产10%以上,严重影响山药的产量和品质。要有效控制该病害,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山药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一、山药褐斑病的症状识别

山药褐斑病,又称山药白涩病、斑纹病,主要危害山药叶片和茎蔓,在山药生育期内都可发病。

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2

叶片感病[感病(susceptible)指寄主受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病害的现象。]多发生在下部老叶,初期感病部位褪绿、出现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中期山药叶片呈大小不等的灰褐色或灰白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上呈现灰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使得叶片穿孔或干枯。枯死的叶片一般不脱落,这是山药褐斑病与炭疽病的明显区别。

茎蔓染病后,在茎蔓可以看到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随着病斑扩大可互相融合在一起,导致茎蔓枯死。

二、山药褐斑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

山药褐斑病的病原为薯蓣盘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在山药叶片正反面着生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盘,其呈灰白色或白色。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当温度适宜时,以分生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在山药叶片上形成初次侵染。在山药茎叶病部又形成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经传播后再侵染,使得病害快速传播。

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3

发病因素: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感病品种、连茬大面积种植是发病重的前提,偏施氮肥、生长旺盛是加重病害的因素。

1、高温高湿

褐斑病的适宜温度为27-32℃,温度越高,分生孢子潜伏期越短,病害传播蔓延越快;相对湿度在80%以上易流行。因此在夏秋多雨的地区,山药褐斑病发病重,一般在7-9月是发病高峰,雨水越多,田间湿度大,病害易流行发生。

2、感病品种

不同的品种其抗病性有所差异,从当前山药主产区栽培品种看,普遍感染白涩病,但也有部分品种抗褐斑病,如铁棍山药、桂淮2号等。不过野生品种中,嵩县野山药、云台山野山药、偃师野山药等表现高抗,是选育出抗病、优质、高产山药品种的育种好材料。

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4

3、连作轮茬

农作物连茬栽培都会带来一个问题,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出现连茬障碍,基本上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连茬种植山药的田块褐斑病的病情要比合理轮作的田块要重,且前茬是花生的田块其发病也较其他作物要重。

4、田间管理[田间管理( tiánjiān guǎnlǐ)是指大田生产中,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栽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不当

偏施氮肥引起植株旺长、茂盛,或营养不良的植株更容易感病;田块低洼或排水条件差,容易积水湿度大,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采取以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块连作等农业措施为重点的预防措施,根据山药褐斑病发生情况,及时喷药保护及治疗,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品种,以往发病的田块不宜留种,以健康粗壮的薯块作种苗,在栽种山药之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消毒,培育无病壮苗,可减轻山药褐斑病的发生。

高温高湿山药褐斑病易发生,掌握发病规律,综合多种措施早防控5

2、栽培地的选择

选择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其次在种植过程中实行与其他作物轮作,轮作周期为2-3年,种植非薯类作物,宜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或蔬菜作物轮作,最好能水旱轮作。

3、合理水肥管理

根据山药生长特性及需肥规律,合理选择肥料,多施肥腐熟的有机肥,尽量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苗期以适量氮肥为主,促进山药生长,培育壮苗;中后期以复合肥、硫酸钾为主,促进结薯膨大,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山药是旱地作物,忌渍水,保持土壤干爽见湿即可,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尤其是山药薯块膨大期;处于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水 ,确保地块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以减轻山药褐斑病的发生。

4、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搭架引蔓,若生长期内出现植株徒长,需要及时修剪,剪去病虫枝和少量侧枝,改善通风条件;秋季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基数。

四、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病情高发的7-9月可定期施药保护,尤其是在多雨时候要早用药预防,防治的药剂可选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预防。在发病初期也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1200倍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注意喷药量要足,喷雾均匀;交替使用多种农药,避免抗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山药生长期内常发生炭疽病、枯萎病、蚜虫、斜纹夜蛾等病虫害,根据病虫害受害情况,合理搭配用药,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