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大葱(学名:Allium fistulosum),石蒜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中国葱属蔬菜有一百多种,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以及华北等地区。]常见的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有大葱病毒病、大葱叶枯病、大葱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大葱菌核病、大葱紫斑病、大葱锈病、大葱叶疫病、大葱疫病等。
一、大葱病毒病:
(1)、主要危害:
大葱病毒病又称黄矮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高峰期在9月中句至10月中旬。主要危害为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在苗期和成株均可发病。
病原菌为葱黄矮病毒。主要潜在病株或茎内越冬,依靠蚜虫、蓟马传播。早春早播病害较轻,晚播则病害较重,尤其是低洼地,氮肥过多时病害严重。
当叶片染上病害,会影响新叶的生长,变得嫩薄,叶色变浅,心叶上出现淡黄色斑,叶面皱褶扭曲,四凸不平,葱管扭曲,蜡质减少,叶下垂变黄。接下来生长速度变缓或停止生长。且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矮小,叶尖现黄绿色斑驳,逐渐黄化,或长短不一黄斑,严重的全株矮化或菱缩,整株枯死,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发病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能减产75%。
(2)、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技术:
目前来说,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法和农药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有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剔除有病、虫和带毒葱种;避免连作,与韭菜、大葱等葱属作物邻作或者连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播;加强田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挂银灰膜条避蚜;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减少病原;种葱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浸泡24小时杀螨。
农药防治法,主要有发病初期喷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或1.5%烷醇・硫酸铜乳油10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共2-3次。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各种农药要轮换使用。也可以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倍液灌根,每株50-100毫升,每隔10-15天1次,连灌2-3次,可以喷淋与灌根相结合进行防治
二、大葱叶枯病:
(1)、主要危害:
大葱叶枯病在大葱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花茎。
病原真菌是枯叶格孢腔菌,以菌丝体或子囊潜藏在病残体于土中越冬,第二年在条件适宜时,散发子囊孢子侵染,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随气流传播,为弱寄生菌,不易侵染健株,且经常伴随着霜霉病和紫斑病发生。
当叶尖染病时,初期会出现褪绿色的小色斑,后扩大为淡绿色椭圆形小斑点,大小不,密生黑色霉状物。后期严重时,病斑产生小黑点,引起叶片卷曲,枯死。花梗染病,病斑围绕花茎,呈纺锤形,黑褐色,并具有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易从病部折断,植株不能抽薹。
(2)、防治技术:
目前来说,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法和农药防治法。农业防治主要有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田间杂草、残株、落叶等,消灭病原;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等。
农药防治方面,在发病初期,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500倍液,或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异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天1次,喷3-4次。
三、大葱灰霉病:
(1)、主要危害:
大葱灰霉病又称为白色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和鳞茎,尤其是在冬春季阴雨天气,降水量大时,发病严重。当前茬作物残留较多病残体时,发病比较早,且严重。除此之外,土壤黏重、排灌不畅、浇水不当、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纤弱、植株有损伤等,都可能导致灰霉病的发生。
病原真菌为葱葡萄孢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潜藏在田间病残体与土壤中越夏与越冬。在外界温度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植株上,从伤口或表皮侵入。在发病部位分生孢子集聚形成灰色霉层,并产生黑色米粒状菌核。
当叶片染上病害时,会有如下3种症状,白点型、干尖型以及湿腐型。白点型叶片出现白色至浅褐色小点,在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湿度过大时,病斑呈灰褐色绒毛状霉层,后期病斑逐渐在整个叶片上连接,此时全叶腐烂死亡;干尖型是染上病害的叶尖呈水渍状,而后变为淡绿色,并逐渐变成灰褐色,后期现灰色霉层,最终枯死;湿腐型病叶水渍状,绿色褪去,呈水烫样,延伸到植株的其它部位,在病害与正常的交界处着生绿色霉状物,严重时有恶腥味,最终植株枯萎。
鳞茎一般在成熟期和贮藏期染上病害,鳞茎颈部开始出现污褐色至暗紫色凹陷干枯病斑,并扩大至整个鳞茎,引起内部腐烂,潮湿时密生灰霉,内部鳞片变褐,干缩,有灰色至黑色粒状菌核,茎颈部有多数硬痂状菌核,可再感染软腐致软化腐烂,有臭味。
(2)、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法和农药防治法。农业防治主要有选择高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作出无害化处理;科学合理施肥,多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使植株生长健壮。
在农药防治方面,发病初期,可选用3%多抗霉素水剂600-900倍液、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乳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嘧悬乳剂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四、大葱菌核病:
(1)、主要危害:
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梗,多发生在近地表处。
病原真菌为葱核盘菌。以菌核潜藏在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尤其是多雨季节,湿度大、连作、排灌不畅以及土壤酸性、黏重的地块发病严重.施氮过多也易得病。严重时全株倒伏,基部腐烂,葱株死亡,病部产生白色絮状菌丝和黑色短杆状或菌核。
(2)、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法和农药防治法。农业防治法主要有清洁田园清除前残留,除去病残体,烧毁或深埋;科学施肥灌水,施磷、钾肥料;雨季加强排水,减少土壤水分;酸性土壤播种前要撒一遍石灰等。
在农药防治方面,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喷灌植株基部。每7-10天喷1次,喷药2-3次。为最大化发挥药性,要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五、大葱类紫斑病:
(1)、主要危害:
紫斑病又称黑斑病,在阴湿地块容易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花梗、鳞茎。
病原真菌为葱链格孢菌,以菌丝和孢子潜藏在病残体上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对植株的伤害主要是通过损伤处侵,尤其是在24℃-27℃条件下,湿度大,排水不畅,植物生长衰弱,缺肥,葱蓟马造成伤口时,发病尤其严重。
当叶片染上病害后,叶子上面会出现椭圆形或纺锤形淡黄色水渍状小病斑,此后逐步扩大成褐色或暗紫色凹陷斑,与未染病害的植株分界明显,湿度大时长满褐色或黑灰色分生孢子,形成波状同心轮纹状。当病情严重时,扩大到全叶,叶片、花梗死或折断。严重影响大葱产量、品质和种子成熟。
(2)、防治技术:
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法和农药防治法。农业防治法主要有底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田间杂草、残株、落叶等,焚烧病残体,减少病源:加强肥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多施基肥,增施钾肥,增加植株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选择抗病品种,种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泡3小时,消灭种子带菌;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及早防治葱蓟马以免造成伤口等。
在农药方面,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各种药剂轮换使用,每10天喷1次,共喷2~3次。
我是乡村爱姐,今天就写到这里,后期继续更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