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蕾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又名橘蕾瘿蚊、柑橘瘿蝇、蕾瘿蝇、花蛆、算盘子、包花虫,为柑橘在开花期间的一种主要害虫(图1)。
图1 柑橘开花期间花蕾蛆危害状
(1)危害特点
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多在花蕾开始露白[露白,指无意中在人前露出自己带的财物。]时,经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在花蕾内蛀食其组织,使花药花丝成褐色。有虫花蕾外形较正常花蕾短,但横径显著增大,形成灯笼(图2),常称“灯笼花”,花瓣略带绿色,并有分散绿色小点,导致被害花蕾不能正常开花和授粉,最后枯萎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图2 花蕾蛆危害花蕾形成灯笼状
(2)形态特征
1)成虫。像小蚊,雌体长约1.5~2毫米,黄褐色,虫体长有黑褐色的细毛。触角含珠状,14节,每节环生刚毛。前翅膜质透明,被黑褐色细毛,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足细长。雄成虫体长1.2~1.4毫米,灰黄色。
2)卵。长椭圆形,一端有1根胶质细丝。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毫米,长纺锤形,初孵化时乳白色,渐变浅黄色,后期为橙红色。前胸腹面具1褐色“Y”形剑骨片(图3)。
图3 被花蕾蛆幼虫危害的花蕾剥开状
4)蛹。黄褐色,纺锤形,长约1.6毫米。
(3)生活习性
年生1代,少数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在树冠[树木的地上部由主干(乔木)、主枝、侧枝、结果枝、新梢等着生叶片构成,称为树冠。]周围30厘米以外、6厘米土层内虫口密度最大。3月越冬幼虫脱茧上移至表层,重新作茧化蛹,3—4月羽化出土,雨后最盛。花蕾露白时成虫大量出现并产卵于花蕾内,散产或数粒排列成堆,每雌可产卵60~70粒。卵期3~4天。幼虫在花蕾内危害10余天老熟脱蕾后入土[入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ù tǔ,意思是埋入坟墓,安葬;埋进土中。]结茧,年生1代者即越冬。年生2代者在晚橘现蕾期羽化,花蕾露白时产卵于蕾内,第2代幼虫老熟后脱蕾入土结茧越冬。阴雨天脱蕾入土最多。成虫多于早、晚活动,以傍晚最盛,飞行力弱,羽化后1~2天即可交配产卵。一般阴湿低洼橘园发生较多,壤土、沙壤土利于幼虫存活发生较多,3—4月多阴雨有利于成虫发生,幼虫脱蕾期多雨有利于幼虫入土。柑橘显蕾开花季节遇多雨天气,该虫发生严重。成虫羽化出土以雨后最盛。
(4)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防治花蕾蛆的关键是在成虫产卵前把它消灭,冬季深翻或春季浅耕树冠周围土壤有一定效果。在开花期发现灯笼状畸形花蕾,立即人工摘除受害花蕾(图4),集中园外深埋或烧毁。
图4 人工摘除的受害花蕾
2)地面撒药。成虫出土前即柑橘现蕾初期,花蕾由青转白之前地面施药毒杀成虫效果很好,可用40%(质量分数,后同)辛硫磷乳油[乳油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4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1000倍液、80%敌敌畏[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分子式C4H7Cl2O4P。]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喷洒地面1~2次。幼虫脱蕾入土前也可地面撒药毒杀幼虫。
3)树冠喷药。多数花蕾变白时树冠喷药毒杀成虫于产卵之前,可喷洒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9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600~8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氰氟虫腙悬浮剂1000倍液等。选择无风,特别是雨后天晴的傍晚或早晨喷施树冠。喷药时做到树冠上、下、内、外周到均匀,每隔5~7天喷1次,共喷2~3次。重点是花蕾和叶背,地面和树冠同时喷药,效果更佳。
文章作者:何永梅,陈胜文,孔志强
文章来源:果农之友杂志、果树种植新技术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