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异名Brassica campestris pekinensis或Brassica pek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是我们北方地区冬季食用的主要蔬菜种类,被大面积栽培种植。白菜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虫害,据统计约有50多种。我们整理了一些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希望能对大家有点帮助。
1.大白菜猝倒病[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
常在苗期发生。
猝倒病
危害表现:
水渍状斑
在植株茎基部,近地面处常产生水渍状斑,后变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干枯。
湿度大时,病部或土表生白色棉絮状物。
会突然倒伏。
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
(1)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的话,选择晴天浇小水,不宜大水漫灌。
(2)种子处理:
用福美双或拌种双(拌种灵和福美双的复配剂),加甲霜灵进行拌种。
(3)可选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嘧菌酯·百菌清,霜霉威盐酸盐,恶霉·甲霜等。
2.大白菜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在各生育期都会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
霜霉病
危害表现:
苗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子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严重时幼苗枯死。
成株期发病:叶正面出现灰白色、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形。
白色霉层
病斑多时,相互连接,使病叶局部或整叶枯死。
叶枯死
叶背密生白色霉层。
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
(1)小水勤灌,雨后注意及时排水;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苗势;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病残体并带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2)种子处理:
可用咯菌•精甲霜、甲霜灵进行拌种。
(3)发病初期,可选丙森锌;代森铵,或氟菌•霜霉威等药剂进行防治。
3.大白菜软腐病[结球甘蓝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全生育期都可发病。
软腐病
危害特点:主要有三种类型:基腐型、心腐型、外腐型;主要特点是病部腐烂,软腐,且有臭味。
腐烂,软腐,且有臭味
发病部位首先从基部开始,病斑多为水渍状微黄色。症状开始时不太明显,以后白天叶片下垂,早晚恢复直立,经过几天后病叶逐渐平贴于地面或失水变干呈薄纸状紧贴于实心上。
水渍状微黄色
严重时根部溃烂,流出黏液,并散发恶臭味。
流出黏液
药剂防治:
可在大白菜苗期至莲座期,用高锰酸钾喷洒3~4次,可有效防治软腐病,兼治大白菜霜霉病。
发病初,用消菌灵、施特灵、噻森铜、络氨铜等药剂,每10天喷一次,交替轮换用药,视病情连喷2~3次。
4.大白菜细菌性角斑病[角斑病是指发生在林木、果树、黄瓜、番茄等各种作物的叶片上,病斑形状为多角形的一类病害,与褐斑病形态类似。]
主要发生在苗期至包心期。
危害表现:
细菌性角斑病
危害外层叶片,会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角状斑。
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角状斑
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渍状。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溢出污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膜状干枯,易开裂或穿孔。
灰褐色油渍状
防治措施:
(1)可与豆类、麦类、水稻等作物轮作。
(2)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中生菌素进行拌种。
(3)药剂选择:
氯溴异氰尿酸、松脂酸铜、络氨铜、中生菌素、琥胶肥酸铜等。
5.大白菜病毒病
危害表现:
苗期染病:叶片出现明脉或沿叶脉褪绿,后变成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叶,叶片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生长缓慢。
皱缩不平
成株期染病:叶片皱缩、凹凸不平、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
叶片皱缩
在叶脉也有褐色的坏死斑或条纹,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矮化,不包心,叶病僵硬扭曲。
叶病僵硬扭曲
防治方法:
病毒病会随蚜虫进行传播,所以治病的同时也要兼治蚜虫。
可选药剂有吡丙.吡虫啉、氟啶虫酰胺等药剂防治蚜虫。
发病初期选择药剂:宁南霉素、琥铜.吗啉胍、菌毒清等。
6.大白菜黑腐病
各个时期都会发病。
危害表现:
黑褐色病斑
成株期发病,常从叶边缘出现病变,引起黑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淡黄色。
有时沿叶脉扩展,形成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
网状黑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