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丰计划# 大豆[大豆(学名:Glycine max (Linn.) Merr.)通称黄豆。]花叶病[花叶病是唐菖蒲的常见病害,为世界性病毒病害。],属于病毒病的一种,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较普遍,危害面积大,给大豆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大豆花叶病,并且做好预防和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对于提高产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大豆花叶病在不同区域不同农田中的发生有轻有种,比如品种、气温、病菌源等不同,在发生程度上会有一定的变化。
一、大豆花叶病的症状
大豆刚开始感染花叶病,不仔细看不太容易分辨,叶片上会出现轻微的病斑,颜色呈黄绿相间,不太容易观察的情况下,可以对着阳光查看,相对比较明显。
随着病害的加重,黄绿相间的病斑会逐渐显现,并且在叶脉出开始有凸起,叶片有皱缩的情况,呈不规则状,另外,病斑也会坏死,黄绿相间的也会逐渐变成黄色,叶脉也会枯死,颜色呈褐色。
大豆花叶病再严重时,叶片皱缩严重、叶脉坏死,整颗大豆植株明显矮化,最终导致死亡。
二、大豆花叶病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条件
据观察,大部分的大豆产区都有花叶病的发生,而在东北大豆产区,发生花叶病的情况相对比较严重。
大豆花叶病的发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种子携带病毒,另外加上种子自身的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不强,出现花叶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花叶病的病毒会存在于种子的胚部和子叶内,在种子里面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适宜后,开始侵染。
三、大豆花叶病传播[传播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途径
大豆黄叶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2点,一种是种子携带病菌传播,一种是蚜虫[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传播。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种植户会串种子种植,或者是购买一些不符合标准的种子,这些种子很有可能携带有花叶病的病毒,本来自家地块没有发生花叶病,结果导致花叶病爆发。
蚜虫传播是很重要的传播方式,比如常见的大豆蚜,在花叶病流行的时候,随着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蚜虫的数量增加,病毒病的发生也会较严重。
四、大豆花叶病发病规律
大豆花叶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一般情况下,蚜虫发生比较严重的区域,花叶病的发生也会较严重。
另外,如果品种不抗病或抗病性较差,感染花叶病的几率也会加大。
其次,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过晚的地块,花叶病的发生相比适期播种的地块,也有一定的增加。
五、大豆花叶病预防措施
1、种子问题
购买高质量无毒的种子进行播种,是预防花叶病的一种常见措施,另外建议不要串种子进行种植,同时,还要购买抗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在种子方面,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种子。
2、注意蚜虫的防治
由于蚜虫是其很重要的传播途径,在田间蚜虫刚开始爆发或者还未开始爆发时,提前进行预防和防治,把蚜虫控制住,花叶病的发生相对也就减小,防治蚜虫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等。
3、适期播种
大豆在播种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适期播种,不要播种过晚,以免出现在苗期时就遇到了蚜虫的爆发期。
六、大豆花叶病防治办法
1、当田间豆苗刚开始感染花叶病时,趁着发病较轻,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即使是在成熟期发病,也建议拔除。
另外,在大豆收获后,把患病的病株以及田间其他的病残体,也清理出田外,以免第二年危害加重。
2、使用化学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防治,当田间已出现花叶病时,可在发病初期喷施药剂进行防治,越早越好,可用药剂有:香菇多糖、吗胍·乙酸铜、盐酸吗啉胍、葡聚烯糖等,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选择药剂。
以上就是大豆花叶病的相关介绍以及预防和防治措施,关于此,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更好的观点,欢迎在下面评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