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是苹果、桃树、梨等果树上发生最普遍、繁殖最快,危害[危险灾害。]最严重,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最困难的害虫[害虫是人类对一些动物(大多属于昆虫)的定义,这些动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之一。尤其在高温季节,一旦防治不及时,很容易大暴发,大量叶片被害,常常造成严重减产。由于蚜虫繁殖速度快,为控制蚜虫危害,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最新的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这种防治方法就是土壤处理法。
蚜虫危害特点
危害果树的蚜虫主要是桃蚜,桃蚜又称烟蚜、菜蚜等,俗称油汗、腻虫等,为半翅目蚜科害虫。一年可繁殖20多代,寄主植物约有74科285种,是目前危害作物最多,繁殖速度最快的一种,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居在叶片、生长点[生长点,植物学上通常称为分生区,又称生长锥或顶端分生组织,此处细胞分裂活动旺盛。]、花朵等幼嫩部位刺吸作物汁液,叶片被害后,常造成叶片黄化卷曲,无法展平,光合作用降低,最后脱落;生长点被害后,常造成生长点扭曲变形,生长变慢,甚至停止生长,严重时枯死;花朵被害后,可造成授粉降低,大量落花落果。最后导致减产。
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选择
要想通过土壤处理杀灭害虫,所选择的药剂必须是内吸[药剂的内吸作用,是指不论将药剂施到作物的哪一部位上,如根、茎、叶、种子上,都能被作物吸收到体内,并随着植株体液的传导而输导到全株各个部位;传导到植株各部位的药量,足使为害这部位的害虫中毒死亡,而药剂又不妨碍作物生长发育。]传导性[传导性是指一种性能。]较好的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目前生产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颗粒剂[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噻虫嗪是继吡虫啉、噻虫啉之后开发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剂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用于土壤处理,药剂在土壤中缓慢释放,能持续被作物根系吸收并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将各个部位的蚜虫杀死,预防和杀灭效果,持效期长。
主要优点
(1)水溶性[water solubility狭义地讲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广义地讲指物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质。]好:噻虫嗪颗粒剂在水中的水溶性比吡虫啉高8倍,即使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也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内吸传导性好:噻虫嗪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能被根茎叶快速吸收,并能将药剂从根部传输到地上部的各个部分,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
(3)持效期长:噻虫嗪用缓释材料做成的颗粒剂,将药剂包裹在内部,施入土壤后,在作物根系附近缓慢释放,达到持久保护根系和地上部分不受蚜虫危害,持效期一般可达80~90天,大大减少了喷药次数和农药投入。
(4)杀虫谱广:噻虫嗪可有效防治蚜虫、飞虱、蓟马、叶蝉和锈壁虱、木虱等多种刺吸式害虫,还可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害虫。
使用方法
可在果树开花初期,结合果树追肥,每亩用2%噻虫嗪颗粒剂1500~2000克+尿素30~50公斤,掺拌均匀后进行穴施,可在每棵果树周围挖深一般为15〜20cm的施肥沟,将肥料和噻虫嗪颗粒剂均匀撒施在后内,然后覆土,即可有效预防蚜虫的危害,还可兼治叶蝉、木虱等害虫,持效期可达80~90天。最长可达120天。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