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蔓[瓜蔓是汉语词语。]枯病又叫黑腐病,俗称“流黄水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果实。
一、西瓜蔓枯病症状
幼苗染病,常发生在子叶分杈处,初呈水渍[水渍指因水导致的沾染。]状小点,后变褐色坏死、缢缩,病部[《病部》是日本著名漫画家心恩的最新作品,即使是初中生,也是有烦恼的!没关系,快来专门打开心结、解除烦恼的“病部”聊聊吧!国内版权由易动漫独家代理。]产生黑色小粒点;成株叶片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在叶片上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形黑褐色病斑,大小2cm,不向上下扩展,后**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微具轮纹,直径5~25mm,上生小黑点[小黑点,英文名称pore,是太阳上的没有半影的孤立小黑子。],即病原菌载孢体,严重时病部扩展至全叶变黑枯死,有时该病沿叶脉向下扩展,呈褐色水渍状坏死。
茎蔓染病,初在茎节附近产生水渍状椭圆形[椭圆形是由圆形变成的长圆形,比圆形扁。]小斑,后变成梭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坏死斑,造成幼茎失绿,似开水烫过并缢缩,病情严重的致全株枯死,从病部流出黄褐色黏液,也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果实染病,产生不规则形水渍状坏死斑,扩展迅速,后在病部长出很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器或子囊壳[子囊壳(perithecium),真子囊菌类(Euascomy-cetes)子实体的一种。]。该病不为害根部和维管束,病斑上产生很多小黑点及分泌褐色胶质物,这是本病区别于炭疽病、枯萎病、疫病的主要特征。
二、西瓜蔓枯病发病规律
该病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枯萎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壳随病残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中越冬,翌年通过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植株气孔或伤口浸入。种子带菌可使子叶感病。发病条件为平均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土壤含水量高时易发病。重茬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植株衰弱时发病较重。
三、西瓜蔓枯病病原
蔓枯亚隔壳,属真菌界子囊菌门亚隔孢壳属。无性型为瓜茎点霉,属子囊菌门茎点霉属子囊壳球形,黑褐色,子囊孢子无色透明,双胞,梭形至椭圆形。分生孢子器生在表面,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透明,两端钝圆,单胞或双胞。菌丝生长温度10~34℃,适温25~28℃,pH值4~10均可生长,最佳pH值5~8。
四、西瓜蔓枯病防治措施
1、选用抗蔓枯病的品种。
2、播前种子消毒。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8ml对水100ml与1kg西瓜种子充分拌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37%多·福·酮或50%异菌脲拌种,或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
3、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雨后适时排水,培育壮苗。
4、合理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5、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或每667m2浇灌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26ml或1500倍液;或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900倍液、55%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10天1次,连防2~3次。
对发病重的先用刀刮去腐烂的组织,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倍液涂抹病部,可较好控制西瓜蔓枯病。
6、整蔓后该病易从留下的伤口或裂蔓伤口侵入,也可用上述杀菌剂中任一种对少量水拌成糊状涂抹在病部,防效达90%以上。